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33613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项目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1.1.2、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平武县易之境富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杨兰 单位地址:平武县龙安镇项目主管部门:平武县县政府 1.1.3、项目主持人 1.1.4、项目建设地点 平武县龙安镇长河村1.1.5、建设期限期限1年。1.2、 项目编制依据1.2.1、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国务院2001年4月28日)。1.2.2、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1.3、 项目内容及规模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占地面积68亩。修建工厂化育苗温室2000平

2、方米;修建温室设施2000平方米;修建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系统、电力系统、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田间工程、地力恢复工程、优良品种的引进、母本园修建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达年产300万株优质种苗规模,以满足园林植物产业、蔬菜产业发展,以及森林植被恢复对种苗的需求。使我县种苗繁育产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提升,达到市内领先、国内同步水平。1.4、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使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可达年生产各类经济植物种苗300万株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248万元,创利税10万元。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5.1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01万元,企业资本金为131万元,占总投资的

3、 65.17。符合国家资本金制度的要求申请补助资金为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83 %。1.6、可行性研究结论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政策要求。项目在修建中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农业最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理念。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安全生产标准技术等高新技术溶入到项目建设中,不但有效的提升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附近农户的增收致富和生产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门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项目不但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体现了对农村和相邻地区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了项目对经济社会的双重拉动作用,承载了党和政

4、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和帮助。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中央及平武县人民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振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具备各种条件完全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各项指标的按期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推动我县及周边地区农业、林业、花卉产业灾后的迅速恢复及振兴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可行性2.1、建设目标、范围及设计原则2.1.1、建设目标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建方针,按照“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

5、将现代工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融入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建设项目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形成周年不间断生产,机械化连续作业,作物生长、环境计算机自动监控,实现种苗生产工厂化,达年产300万优质种苗规模。以满足园林花卉产业、蔬菜产业建设,以及灾区森林植被恢复对种苗的需求,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基础保障,使我市农林良种种苗繁育体系在恢复重建中得到提升,达市内领先、国内同步水平。2.1.2、项目建设范围 依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发改委关于下达汶川地震庆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川农业20082

6、27号关于下达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任务的通知要求进行规划与设计。设计范围包括修建工厂化育苗温室、修建温室设施、修建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系统、电力系统、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田间工程、地力恢复工程、优良品种的引进、母本园修建及示范基地建设等的工程布局。2.1.3、规划原则、科技领先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植入多项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把项目建成平武农业高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理念示范推广的窗口。项目涉及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技术、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农业生物制剂、生物农药、植物生产调节剂、测土配肥与精确农业、节水技术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具备推广新品

7、种、新技术、新物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的职能。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在灾后重建中的技术优势,使之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而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物资基础。、坚持重点突出、综合治理原则首先解决影响园林产业、蔬菜产业建设,以及灾区森林植被恢复对种苗生产供给的因素,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基础保障。实行水、田、机耕道的综合治理,做到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充分体现项目的综合效益。 以城市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配套设置,提高平武县城市居民及产业区农民的生活质量,让深山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农业产业化配合系统完善的原则产品切入点与市场需要对接。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联动的配合和制约关系

8、。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原则,以“公司农户订单”的模式与农户形成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空间规划设计原则突出与平武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主导产业的壮大、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等;突出通过点、线、面,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把城市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大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突出与城市圈内形成核心层、辅助层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突出项目区生态功能和生态资源承载力的整体提升。2.2.、项目建设的条件2.2.1、项目重建单位基本情况、平武易之境富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情况平武易之境富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四川易之境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易之

9、境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易之境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农业基地位于位于绵阳市安县和游仙区境内,占地面积579.83亩,始建于2002年。公司现有职工323人,其中农民工289人。植物学博士1人、植物科学硕士2人、高级农艺师13人、农艺师25人并聘任中国科学院及科研院校12名专家组成中心科技顾问团参与基地建设。完成了20个引进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品种特性分析、研究开发等工作以及15个品种的太空搭载育种试验 。公司主要从事引进国内外花卉、蔬菜、林木优良品种,经试验示范,将其品质优良、性能稳定、经济价值高的品种,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达年产300万株优质种苗规模,是我省

10、规模大设施先进的农业工厂。四川易之境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在平武设立了平武易之境富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并在龙安镇长河村新建68亩平武县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新公司依托母公司的各种资源,将平武县易之境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建设成为绵阳市西北部最大的,育苗设施最先进的林业生态苗木、林业经济苗木,花卉、城市绿化,蔬菜名优品种等的苗木生产基地,能在优质苗木品种引进、筛选、研发、提纯、复壮、快繁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和种苗生产体系。成为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平武易之境富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对绵阳市各灾区县的情况非常熟悉,对灾区生态修复,农业产业重建的

11、品种需求,种苗需求,技术服务需求,非常了解,制定了许多应对措施,通过项目的扶持完全有能力保障灾区重建、振兴的需求。经营模式:采用母公司以公司与农户形成产业化经营生产的模式,向产业农户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培训,产品统一使用“富农”品牌商标,进入市场。形成带动农户致富的重要平台和物质基础。 基地将建设工厂化种苗快繁中心设施、设备、种苗多代循环及母本栽培区、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道路、排灌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相关的试验培训及办公设施。“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平武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给平武县花卉产业、蔬菜产业的恢复重建、极重灾区森林植被恢复的种苗供给带来巨大压力和影响。削弱了示范基地

12、对我县农林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严重影响农村脱贫增收的进程。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平武县长河新农村花卉示范园建设项目,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建设更加美好家园的重点项目。项目建设走农业产业化、工厂化的道路,并在建设中得到提升完善,达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水平。以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包括环境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为支撑。摆脱传统农业受自然气候制约的影响、周年不间断生产。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厂化、规模化。实践证明:产能是传统农业的倍,是普通温室的倍。从而满足因地震造成的10万亩植被破坏和花木蔬菜产业受损带

13、来的新的优良种苗的需求。为平武的产业恢复重建、生态的修复及农民的增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增收来源。是快速为灾后重建及振兴提供优良品种种苗的物资保证。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市乃至全国发展现代工厂农业提供样板和经验借鉴。缓解政府对农村产业投资的经济压力和社会矛盾。项目的建设,可以避免农户盲目引种、寻找致富之路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返乡农民工及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特大地震给我县灾害带来的社会矛盾。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4.1、区位环境条件项目实施地位于中国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地处涪江上游,是全县

14、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东靠古城镇、西临旧堡乡、南接徐塘乡、北壤木皮藏族乡,距绵阳市167公里,是九寨沟黄龙旅游环线的枢纽,是四川九环线东进西出的重要门户,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该区具有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的生态气候环境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为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保障。2.4.2、技术资源优势项目单位有一批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从而确保各项技术的顺利实施。在设施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设施通过改进创新使各种设施性能得以明显提高,自主开发出适应和满足不同品种种苗快繁营养机制和高效应用技术,使品种技术设施的综合优良性能得以充分体现。2.

15、4.3、经济条件平武易之境富农产业有限公司拟在龙安镇长河村新建68亩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核心基地,融品种试验、生产、培训及工作用房,设施及适应项目开发的优良植物品种质源,大批用于种苗快繁的母本资源且现有经济实力能较好的满足项目经费的配套。此外公司良好的市场开拓经营能力和企业信誉也为获得贷款和社会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该产品独特的市场性能和高附加值特性,都可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2.4.4、政策环境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将该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作为为灾区生态修复和农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措施,还专门制定了扶持措施,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帮助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并将科技城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产业恢复和发展中加以体现。此外,还出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联系、帮助企业发展的制度,并在经济上加以倾斜支持,用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2.4.5、市场定位本项目采用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率、高回报、低成本的生产市场定位,把不断开发的高性能产品,作为引领市场消费和开拓市场的手段。把支持灾区农村产业恢复和帮助灾区农村振兴新辟致富门路作为低成本扩张的产品发展载体。把产品的高性能作为满足城市品位提升和美化家庭环境的市场需求定位,从而变顺应市场的一般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