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33474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 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太阳,才智中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鱼儿没有了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盼望大家喜爱!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1 当我在斑驳的铁箱子里拿起这本书时,心中有种别样的感觉。书已经有些潮,我把它晾在太阳下。我看着书的封面这是比较老的封面了,封面上写着书的题目城南旧事。这是学校寒假的阅读作业,父母给我买下。学校寒假读完,写了读后感,就把它放在那个铁箱子里了。从今书就被遗忘。如今找到,像是捡起童年,我说不出事酸涩还是什么,只觉得记忆突然被勾了起来。忍不住,我又读了一遍城南旧事。 我的童年里有它的影子。读到文章的那个英子

2、眼中的老北京,想到许多。我仿佛处在那个没有变化的的街道,我却不再是从前。从前的观点是“童年已经被考试占据”,现在的观点是,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就是童年。 第一次读城南旧事我看到了英子的童年,她的故事,其次次读我看到了老北京,那个曾经的地方。林海音笔下的老北京的味道带有一些孩子的目光,特别朴实。城南旧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心动魄的情感波折,但一样可以让人沉醉在书中的那个世界。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被其他人躲避着,但是英子接近她。这就是孩子,孩子没有想到其他东西,只要想看,就去看。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带着颜色看别人,他们从来没有。英子和秀贞对话,不怕她,和她玩,我想也就只有孩子有一个童真的心可以接

3、受了,英子始终在拥抱着这个女人。童年,就是拥有一颗有童年的心。可以不用理解,但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暖和。 英子的童年里消失了许多人,但是随着她的长大那些人都离开了。英子长大了。当我翻阅着这本书时,感到英子的哀痛。他们去哪了?其实,童年去哪儿了?童年是跟着骆驼的驼铃走了,童年是跟着英子渐渐穿不上的衣服走了,童年是跟着那个满身是伤的妞儿走了。 童年在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走了。 其次次看完这本书,我无法再把它放在铁柜子里。摸着它不光滑的书页,我把它立在我的书桌边。读完它,我想到了许多,包括我已离开的童年。 时间的沙漏在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躺在沙漏下的是我拿不回来,却永存与我记忆中的东西。 我照旧想用从前

4、写的读后感结尾: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英子童年的,回荡在老北京街道的笑声,以及冬日里那一阵悠悠的驼铃声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2 本书描写了一位.-日瓦戈医生在革命年月短短一生的遭受。与其他战斗年月的书籍不同的是,仆人公日瓦戈医生并不一个非常具有政治颜色的人物,革命袭来时他正值热血年华,但他并没有倾向于任何一个组织或党派,他并没有成天在街头巷口宣扬革命理论,也不像其他革命小说的仆人公那样勇战沙场。日瓦戈是一名仁爱的医生,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挥得淋漓精致,同时他体恤弱势群体,真实地关怀他们,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人。将日瓦戈医生刻画得非常真实让人感动,这在于表现出了日瓦戈医生作为一个身处革命时期的人,他

5、曾有过对革命成功的喜悦,他知道革命成功沙皇被打倒的消息时,曾经兴奋地欢呼;他曾经好像理解革命的意义,牺牲的意义,而当他发觉战斗之后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改善时,他便开头怀疑革命的意义和战斗、杀戮的罪恶。于是他会萌生带着妻小逃离城市,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书中还有两位女仆人公:日瓦戈医生的青梅竹马,也是他的妻子冬妮娅,以及与他有着一段炙热但必需克制的感情的拉拉。这两位女性的形象都是美妙的。冬妮娅作为日瓦戈医生的妻子,在他担当军医在前线的时候在家全力操持家务,一心一意等待着日瓦戈医生回来。当她知道丈夫与拉拉之间的情愫,虽然心有苦楚之情,但至始至终没有刁难与两人。她是一位聪颖慧智的女人,有一颗和

6、善的,又能够明辨是非的心。 另一位女仆人公拉拉则与冬妮娅有所不同。还年少时拉拉就敢爱敢恨,她爱上了自己父亲的伴侣,虽然这段感情把她熬煎得够呛。但一开头我以为拉拉真的是一个不太计较舆论,随性狂野的女孩,对她的好感不及对冬妮娅的。没想到故事进展到后来,她与日瓦戈医生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两人却都谨慎地在表面上克制着的时候,我开头觉得拉拉其实有她的原则。她与日瓦戈医生在一起的时候心里也有着对对方家庭的愧疚。而说到对日瓦戈医生在这两位女性,在这两段感情之间的选择的支配,就比较具有文学的巧合性了,我认为多多少少抱负化了人物间的冲突和冲突。分别让日瓦戈医生和拉拉,以及冬妮娅,都能够有一段共同生活的美妙回忆。

7、这是一篇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大事: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斗,新经济政策,到最终的.主义建设。笔下的.在这一系列的历史变化中乐观生活着,为自己的幸福挣扎着,他们都各拘束尽着自己应尽的责任。生活是残酷的,但是他们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应对,他们怀着爱,去面对考验,怀着盼望,在不断地变革中连续自己的生活。虽然日瓦戈医生最终倒在了列车轨道边,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兢兢业业,为病人奉献,他还为世人留下了他宠爱的诗歌文学,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世人遗忘的。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3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

8、,苦难和奋斗,平凡和宏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叙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夫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一般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宏大,我能够熟悉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宏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示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殊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消失,给了少平的生活更

9、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由于有她消失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布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熟悉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全部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充满,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苦痛,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肯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密。 由于有爱,有了温情,有了力气,世界变得如此漂亮!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应当感到生活是美妙的! 中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4 从生活安逸的海外留

10、同学活到归国在上海点金银行谋事,再到赶赴内地三闾高校,然后辗转到上海,最终又离开去了重庆。是是非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角逐,以及生活的琐碎,最终使方鸿渐不堪忍受压抑,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每每读到方鸿渐,都不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制造假学历蒙骗丈人和家人,被登报颜面尽失;又由于电话的误会;戏剧般地错过了与唐晓芙的姻缘;还有湘西道上的困难险阻;三闾高校里遭受不见天日的阴暗的政治斗争,你奸我诈中惨遭倾轧;玩笑下与孙柔嘉结婚却又整日家里鸡飞狗跳。“围城”里的人,在各种无休止的纠葛下的可怜、窘迫、苦痛、尴尬都被血淋淋的拉扯,在世人眼下暴晒。 还有多少鸿渐苟且在“围城

11、”,他们蜷缩于.的罅隙里喜怒哀乐,由于怯懦被时代的荒流沉没,比起.人人明争暗斗的乌烟瘴气,他们是那么的脆弱无力,而他们的和善在暖和人心的一瞬又何曾不是一种揪人心肺的痛。 在这乌烟瘴气中,刀关剑影,杀戮和生存并存,竞争和淘汰轮番上演,情场、官场、名利场,看这个污浊的.如何蚕食人们的灵魂和道德,淹没人们的操守和伦理。腥风血雨中充满着浓重的腐烂气息,令人作呕。看那一个个迷失了自我的人,都沦为.的诅咒,他们丢失了青春,丢失了年华,丢失了真情实感,丢失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这个时代不需要他们曾经有过的友情、爱情,这个时代牢牢困住了他们的思想,阴暗的旧.符咒正在耗尽他们的生命,渐渐地一部分人麻木了,适应了,屈

12、服了,不再想突破这好像无坚不摧的“围城”又是一个个奴隶。可是,那些还有生气还有精力的青年,他们的路真的早已被荆棘披覆,拦腰折断了吗?将来的路又在哪里?或许这一切,只有那只祖传的老钟知道。 再来回顾书中的人物形象,钱钟书老先生剧烈批判了民族劣根性。记忆最深的非属那帮三闾高校的伪君子假学士不行。韩学愈,造假学位,龌蹉肮脏,挑拨离间鸿渐和刘东方,即使在鸿渐这种造假“同行”面前,仍旧大肆炫耀自己的克莱登高校的假学位,声情并茂。李梅亭,表里不一,自私猥琐,在湘西路上留钱买烟叶和烤番薯独自享用,还被路上的女人迷魂心窍,张口闭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尽是些不光荣的事迹。还有三闾高校校长高松年,禽兽不如,身为一校之

13、长,肩负训练救国之使命,却沉迷酒色,一副老奸巨猾的嘴脸。痛哉!训练界尚且败类比比皆是,何况官场等等。 唯一一个算是完善的人物唐晓芙最终也不了了之,也无从得知后续,只能盼望能坚守自我,不被.玷污,甚至成为解救别人的新青年。 结尾的留白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由于有太多的圆满与不甘,在此便后续一段: 方鸿渐一气之下出逃上海奔赴大后方重庆,临行前拍电报通知了赵辛楣,俩人,一拍即合,赵答应为他找份事干。鸿渐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王先生家。王先生怜惜鸿渐,打算与他一起前往重庆,他原先也是方案投奔他在那里的亲戚,当得知鸿渐没有钱时好心资助,算是回报鸿渐对自己的信任。鸿渐到了重庆顺当地在机场见着赵辛楣,同时还向老伴侣

14、介绍了王先生。得知了他们俩同时失业的境遇之后,赵辛楣好心挽留王先生一同谋事。在赵辛楣的关心下,俩人很快找到了工作,成为了赵辛楣的同事。鸿渐待生活有了着落之后向爸爸发电报。爸爸回报表示很担忧他,由于走之前没有通信,喜极而泣,“也好,也算是安定下来,为父也可放心矣”。 好景不长,上海传来了噩耗,遭到了日本的侵略。心急如焚的鸿渐立即拍电报要家里人来重庆,还要求带柔嘉一起来。鸿渐家里人当即动身整理东西,同时也收到了鸿渐寄来的汇款,最终在日本完全占据前逃离出来。其实到了重庆之后,鸿渐就有点懊悔当时对柔嘉的冒失,只是为了面子他想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寻机言和,这几日更是惦念的很,又急拍电报给柔嘉,盼望她能

15、和自己家人一起来,但是在机场鸿渐找不到柔嘉的人影,他的父亲只是给了他一封信。大意是在上海还有点事要处理,晚两天来重庆,署名:依旧爱你如初的柔嘉。鸿渐心里明白,柔嘉不想一路上受家里人不接待,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尴尬,特意错开日期,心中不免一丝惋惜,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其次天上海完全沦陷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中国,柔嘉好像从今也就从鸿渐的生命里彻底消逝了。 哀思中鸿渐回想起之前和柔嘉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吵归吵,柔嘉还是自己的好妻子的,究竟深爱着他。还没有等鸿渐从哀思中恢复过来,上海方向又寄来了一封信,上海方向拍来一封电报,鸿渐原以为这是最终一丝盼望,读后却立刻泪如泉涌。“我还记得你和我讲苏小姐、唐小姐的故事。

16、我想,事已至此,也是天命注定,我或许来不了了。上海全城戒严,任何人没有特殊签发的通令都不能出去,你看到的这份电报时不用太难受,也不用太担忧我,假如我死了,就去找唐小姐吧,他是好姑娘,也算了结我最终的心愿。” 之后全国国统区与日本新占据的上海完全隔绝,间续的,.上渐渐流传起一种说法,日本兵烧杀抢夺,上海成为一座喋血孤城。鸿渐心想,柔嘉也免不了这命吧,他软弱地替自己查找理由劝慰自己,是柔嘉自己要求延后两日的,或许是她跟着自己吃苦太多,早点去了也罢,终于是离开了这污浊的世界,完全逃离了这座“围城”。像鸿渐家里人一样,许多人连夜逃离了上海,其中有不少人拖儿带女的来到重庆。究竟是中国的大后方,人们总盼望能平安一点是一点,有亲戚的再好不过,没有亲戚的就沦为丧家犬,住最廉价的旅店,吃最廉价的面包,在来之前慌张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