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33231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 仔细研究了新公布的?语文课程规范下列简称“课标,我得出一个结论:课标全面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近来查阅了许多研究和辅导新课标的文章后得知,原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也认为课标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甚至是倡导“大语文教育的观念。示例人教社小学语文室主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答复“课标倡导哪些课程理念时就说:“?语文课程规范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程规范问答,见人教社网站/课程规范/语文再示例王锋?深入领会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内涵一问说:课程规范“尤其强调要营造大语文教育的气氛,无论是前言局部,还是课程目标和实施倡议局部,都分别从

2、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强调要努力构建与现代社会开展相适应的大语文教育体系。?陕西教育2022年第3期持相同观点者还有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周慧霞见人教社网站/课程规范/语文/?语文课程规范与语文教学大纲比拟,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见?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8期?语文课程规范的新思路等。我认为,课标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最突出的是下面几点。一,关于联系生活“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张孝纯先生最初把“大语文教育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便是“联系社会生活。后来他更准确地表述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顾黄初、李杏葆两位

3、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一书中认为,联系生活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解决好,是张孝纯先生最早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新课标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联系生活的规定。示例: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开展。课程规范的设计思路关怀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在各“阶段目标和“实施倡议中,更有大量关于生活的规定。我利用电脑的“查找功能,将新课标搜索了一遍,发现“生活一词在课标中竟出现了21次,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超过历次教学大纲。所以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先生说:“规范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

4、思想。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倡议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表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开放务实创新语文课程规范根本特点刍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7卷第1期新课标还有一些要求虽然并没有用“联系生活的字眼,但实际上也是要联系生活。示例它提出一个新观念叫做“体验“体验一词共出现了19次。什么叫做“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据此我们可以说,“体验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加入生活实践,然后是在此根底上感悟。因而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体验,没有感悟。生活的丰盛与否,也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多少。又示例,“课程的根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其实也是生活;没有生活,在哪里实践呢?此外,“活动、“环境、“资源之类,其实也是生活或必须与生活联系。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关键和要害的问题,而新课标对“生活是如此重视它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