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训练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33200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的训练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朗诵的训练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朗诵的训练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朗诵的训练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朗诵的训练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诵的训练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诵的训练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6朗读(朗诵)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朗读作品,做到发音吐字清晰2、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朗读表达技巧3、能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感情4、能够根据个人朗诵的特点改写或创作朗诵的作品知识目标1、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2、了解朗读的最佳内部心理状态3、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4、了解个人声音的特点5、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6、掌握朗诵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播放音频资料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朗读?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种口头语言的 艺术,朗读的过程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提示:怎样理解 朗读的再创造性)朗读写作者

2、写出的文学作品(一次创作),变不是单纯的照字念音,它要求朗读者在 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由感而发,运用有声语言 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会 不可避免地融入朗读者个人的理解。所以,可以说,朗读是再创作活动。以静夜思为例, 首先应该分析理解这首诗,写思乡情怀。二、朗读训练的意义朗读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是普通话正 音的继续,又是说话训练的开始。朗读是口语表达训练初级阶段最为理想的形式。朗读可以使朗读者深入理解、体味文字作品,从作品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另外, 朗读者声情并

3、茂的朗读,它不仅可以使听者一般地理解作品。还可以把听者带入作品的意境, 直接体验作品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朗读,能引导朗读者和听者走向 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其感人之力量远比文字作品强烈得多,尤其是一些优秀作品,对于陶 冶情操,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激励人们蓬勃向上,奋发有为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黄河颂 能唤起民族的自信;妈妈喜欢吃鱼头呈现出了其乐融融、其情切切的母爱画面,读来使 人感触颇深,产生共鸣,禁不住要赞美千百万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朗读,可以锻炼说话和写作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发音技能,使说话字音清晰; 可以积累语言材料,使说话词语丰富生动;可以借鉴规范的句子,使说话通顺简

4、炼;可以熟 悉语调语气的各种变化,使说话生动活泼,富于表情。有人说话吭吭哧哧,词不达意,语无 伦次,催人欲睡,如果经常朗读一些优秀的文字作品,就有助于规范口语、记忆字词、积累 词汇,领会不同语句的感情色彩,锻炼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技巧,促进口头 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如口吃的人经常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丰富写作知识,提高 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因为朗读能够细致体察文章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学习名家 名篇的表达方法,感觉不同文体的风格特色。朗读的过程,也就是汲取优秀文字作品营养的 过程。朗读者在朗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写作技巧、思维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日常生 活中的说话和写

5、作,从而使自身书面语言和口语的表达能力渐渐得到提高。朗读有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当朗读者把文字作品变为有声语言的时候,那感人的 力量应该比文字作品本身更加强烈。因为朗读语言里包含着朗读者深刻的体会,独特的感受, 熟练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朗读优秀作品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启迪起着很 大的作用,它比单纯讲解更细致,更感人至深。三、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深入地理解作品理解作品是朗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朗读的正确途径应该是从理解到表达,在理解的 基础上表达。那种有口无心,和尚念经式的朗读,或是“自我陶醉”,感情泛滥式的朗读, 都是因为对作品缺乏深刻而正确的理解。朗读者只有对文字作品里的每个词句的

6、含义,它的 语言环境、地位、作用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把作者的感情化作朗 读者自己的感情,把作者急切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冲动变成自己热切倾诉的愿望,这样,朗 读时才能语意连贯,感情奔放,意随意转,以情带声。朋友和其他、海燕要理解作品,除了了解语句的含义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外,还应该掌握作品的结构, 明确作品有几部分,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对渡陪衬,总纲是什么,分项有多少。只有这样, 才能运用各种技巧,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二)字音正确。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是朗读者必备的基本条件。要读准字音,就必须认读生字, 纠正方音,并能按义定音,读出音变,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

7、。(三)语句流利朗读时,要把语句读得通顺、流畅、明白、自然,干净利落,不添字、不丢字、不颠 倒重复字词,不破词破句,也不能象平时说话一样,随随便便,不讲节奏,任意破坏作品语 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义的费解 和误解。如:(1)去年春上到延安。(2)兔子看见狐狸跑了。(3)我二姐又要生孩子。(4)她唱完歌又跳了一个舞。(四)把握感情基调,投入真情实感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作者的爱憎悲喜都融注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朗读时不仅要 达意,而且要传情。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丰富 而细微的感情变化,边读边想,设身

8、处地、身临其境,从而调动起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 的字字句句如同从自己心中流出,同时,还要确定好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有力、深沉坚 定、喜悦明快、还是悲愤凝重、豪放舒展、清新细腻随着作品具体感情的变化还应该恰当地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如语速的快 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进行恰当地、艺术 地处理。(五)语调自然 朗读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但它又不等同于“拉家常式”的自然语 言。它比自然语言更规范、更典型、更生动、更具美感。朗读的语言朴实、真挚,要以情带 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切忌脱离作品实际,娇揉造作,拿腔捏调,使得朗读虚假,弄巧 成

9、拙,破坏朗读效果。四、朗读的表达方法: 朗读的表达方法。是实现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任何表达方法都是受朗读者心理状态 支配的。为此,朗读方法应分两步训练;第一步是“内部心理状态”训练,包括形象感受、 逻辑感受、内在语气等:第二部是外部表达技巧“训练,包括语调、停连、重音、节奏等。(一)内部心理状态:1、形象感受感受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也是调动感情的基础。感受 又可分形象感受和逻辑 感受。形象感受,是从作品的文字语言所包含的形象中获得的具体感受。它要求朗读者根据 文字描述,在作品形象性词语的刺激下,调动自己的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感知(看到、嗅 到、尝到、触到等)具体事物的形象,并产生相应的内心

10、体验,这就叫做有动与衷。训练要领:(1)朗读者的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对客观 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2)朗读者要善于抓住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实词”,透过文字,“目击其物”好像“看到、听到、嗅到、尝到,伸手即可得到”一样,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 在朗读者内心“活”起来,形成“内心现象”;(3)朗读者自身的经历、经验和知识积蓄,是形成“内心现象”的重要条件。朗读 者要善于发挥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强烈感染力、如:买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段“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些实词,刺激着朗读者的视觉触觉等

11、感官。因此,朗读者不应仅仅把它们看成是白 纸黑字,而应透过这些表达形象的字词,产生视觉想象。看到“雪花,天黑,从而“感到”、 “冷极了”。“热心肠同志送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 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这就是嗅觉想象和味觉想象给予朗读者的感受。当朗读者读到“一开瓶子塞儿”时, 由于生活经验的作用,会情不自地抽一下鼻子,深吸一口气,觉得一股甜香味扑鼻而来。当 然、实际我们什么也没闻到,只有白纸上几个黑字给我们的刺激、感受罢了。逻辑感受,是指从作品的脉络结构和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的具体感受,也可以说 是对作者思想的一种再体验。逻辑感受包括:并例、对

12、比、递进、转折、主次、总括等多种 感受。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在朗读中应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只有逻辑感受,朗读就会变成 干巴巴的几条筋,虽严谨却不生动;相反,只有形象感受,朗读就会有句段而无全篇。二者 相互 交织,完美结合,才能为朗读准备好恰切扎实的内在依据。2、内在语没有内在语,有声语言就会失去光彩和生命。要学会在朗读中运用“内在语”的力量, 赋予语言一定的思想态度和感情色彩。1)朗读时,内在语要像一般巨大的潜流,在朗读者的语言底下不断滚动着,赋予 有声语言以根据,以生命。内在语的潜流越厚,朗读也就越有深度,越有“味儿”。(2)作品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有时并不服从其直接含义或表面意思。如用“恳求

13、” 的语气来命令,用“命令”的语气来劝告;“亲爱的”一词也可以表示“恨”,“你真坏” 一句,也可以是“你真好”。例如:(1)在朗读和时间赛跑时(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话“奶奶把小孩抱起过来,搂到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了。”从文字表面看,这一段的基调应该是快慰的、幸福的、欢乐的。但从故事内容和主 题思想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在语潜流是极为痛苦、悲惨的。就当时的社会而言,人只有死 亡才能永远摆脱寒冷和饥饿。朗读时,应该使这些反义的内在语在文字下面滚动,使小女孩 冻饿而死的悲惨结局,感人地表达出来。3、语气的运用语气,从字面上理解,“语

14、”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 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运用于朗读,语气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内在的思想 感情的色彩和分量(也称“神”),又有外在的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的声音形式(又称 形),所以说,语气就是朗读中“话语”的“神”“与”“形”的结合体。朗读时,朗读者的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声音受气息 支配,气息则由感情决定,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 什么样的 声音状态。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 柔,憎则气足生硬,急则气短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朗读实践告诉我们,

15、只 有感情上的千变万化。才有气息上的千姿百态,也才有声音上的姹紫嫣红 。当然,感情的 引发不是随心所欲的,而要受到朗读目的和语言环境的制约。如:(1)七根火柴中的一段话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句话,是长征中一位红军战士临终前勉强说出来的。朗读时,感情是悲壮的,气息 是短促的,声音是虚弱的、断续的。(2)朗读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一段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这段话,是闻一多在极大愤怒的语境中说的。朗读时,感情应是憎恨的,气息是充沛 的,声音是强硬的。(二)外部表达技巧 一般说来,朗读好一篇文章,有了充分的感受、理解之后,还要借助相应的外部表达 技巧,借助顿连、重音、语调、节奏等,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生动地再现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1、顿连:包括停顿和连接,是指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1)停顿,指声音的中断,它是人们生理上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合 理的停顿是准确、清楚地表达文章内容的首要条件。生理上需要的顿歇(换气)必须服从于 心理状态的需要,不能破坏语意的完整。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结构中的语法关系。标点符号是语法停顿 的主要标志,段落也可以看作语法停顿的标志。一般说来,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