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327341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基础夯实】1、蝗虫是危害植物的一种害虫,下列有关蝗虫的说法正确的是:A、蝗虫和植物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B、蝗虫是二级消费者 C、蝗虫是初级消费者 D、蝗虫是生产者2. 利用养鸭来防治蝗虫,这样做的优点是 ( )A鸭子肥育得快B鸭子的肉香、味美C不污染环境 D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是能量流相对人类有意的部分3. 农药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浓度会( )A不变B降低C增大D不能预测4. 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5.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

2、烟草的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基因的分离规律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中心法则6. 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A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病毒 B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 C用不育系培育杂种一代 D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能力提高】1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是植物获得了抗虫性,其依据的原理是( )A 在细胞整体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B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C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基因重组2用益鸟来防治害虫,其原理是( )A生态学原理B基因突变的原理C能量的循环利用D物质循环的原理3. 长期

3、使用有机磷农药,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富集,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原因是A有机磷农药杀死了绝倒多数生物,只有藻类繁殖 B有机磷农药选择了藻类的繁殖 C有机磷农药分解后,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无机磷 D有机磷农药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高级肥料4. 从大面积爆发棉红铃虫的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5.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棉红铃虫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

4、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棉红铃虫。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亲代组别1组(一对棉红铃虫蝇)2组(一对棉红铃虫) n组(一对棉红铃虫)子代分两份处理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结果存活较少全部存活存活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选择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诱导棉红铃虫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棉红铃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棉红铃虫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

5、使用DDT无关D棉红铃虫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6.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7.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 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

6、原因是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作用,这种作用是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实现的,(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8. 下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止(引入天敌)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A点开始进行的是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防治。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即原因是:一方面害虫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 。指出E点开始的防治有何突出的优_点_。答案【基础夯实】1.AC2.CD3.C4.A5.D6.C【能力提高】1.D2.A3.C4.D5.C6.D7.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选择;定向;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8.农药 生物(天敌) 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越来越多 DDT直接毒死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捕食者的减少使害虫越来越多 不污染环境(或不会引起害虫的泛滥)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