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32733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 钱琪 福布斯中文版高级编辑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药2014年01月07日架一副书生眼镜,说话始终带着浙江嵊州腔调的丁列明,正迎来创业旅程上干劲儿最足的时刻2011年8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第一例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埃克替尼)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长陈竺、工程院院士孙燕等500多位官员和专家的见证下隆重发布。这一标记中国癌症治疗史上里程碑的创新药凯美纳,正带给丁列明和他的伙伴们一个新世界,一个更为宽敞的舞台和浩大的市场在他们面前渐次铺陈开去。2013年8月份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篇(The Lancet Oncology)向世界播

2、报了该新药的临床探讨结果,成为第一个在该杂志发表临床探讨的中国创制新药。而在此之前,国际最大的临床数据库Citeline发布的2012年新药研发年度报告(Pharma R & D Annual Review)中,凯美纳被列入该年度全球上市的33个新药名单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外机构认可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作为回国创业的医学博士,丁列明胜利了,实现了把凯美纳从试验室带到工厂的一大步;而作为企业家的丁列明正迎来创业旅程上的其次次挑战,他将构建怎样的医药王国,凯美纳将如何深耕市场?前一步他用了10年时间,后一步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充溢了各种可能。丁列明从农村到浙江医科高校,再到美国小石城的

3、医学博士、病理科执业医师,始终安居象牙塔,是一个极为理性平实、甚至有时“一根筋”的人。而正是这“一根筋”的执着,让他成为凯美纳整个团队的核心,带领大家熬过创新药十年的隧道期。当志向已经照进现实,他仍心有余悸,“知道难也没想到这么难,假如早知道这么难,当时可能就没有这个决心了。”他笑呵呵地说。2002年7月,丁列明和他的创业伙伴王印祥博士、张晓东博士做了一个重要的确定,把已初步完成试验室筛选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项目带回中国开发探讨。2003年1月,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启动该新药的临床前探讨。新药研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件艰难的事,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还有多数的技术困难。而在创新

4、土壤薄弱的中国,更是难上加难,国内药企对新药研发都敬而远之,几乎无人问津,丁列明和王印祥就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下,起先了中国创新药的艰难之旅。从分子、细胞水平的化合物筛选到动物肿瘤模型的药效验证,从化合物放大合成到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探讨和平安性评估,他们克服了多数的技术难关和障碍,最终找到一个稳定、疗效佳、平安的候选药物化合物,这一过程用去了近3年时间。无休止的试验,建立、推翻,再建立、再推翻,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漫长而枯燥的煎熬。丁列明和他的伙伴们经验了许多激烈人心的时刻,但大多数却又被自我否定和懊丧所代替,在欣喜与懊丧的不断交织中,这个如行走在黑暗隧道中的探究最终迎来了曙光。在完成临床前探讨后,

5、就要向国家药管部门申请临床试验许可。在任何国家,新药的审批和上市都是一个特别严谨的过程。此时的凯美纳作为研发新药,必需依据国家药品管理要求向药监局申请临床试验许可,就算顺当的状况下也会耗时一年或更长。这对企业而言是特别难熬的一年。因为这期间,除了等待,还是等待。在惆怅纠结了多个夜晚后,丁列明鼓起志气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出乎他意料的是,习近平很快给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帮助协调。上报7个月后,于2006年6月获得了临床试验的批文。但没有时间放松,丁列明和他的团队接着就投入到临床试验这场新的战斗中,这又是一个崭新的考验。凯美纳临床试验一期主要是视察药物的平安性,须要剂量爬坡。为确保

6、受试者的平安,须从很低的剂量起先。而试验先在健康志愿者中起先。相对病人而言,健康受试者易找并便于评判,因病人有各种疾病症状,又须要其他药物治疗,干扰因素较多,出现不良反应不易区分。但并非每一种新药都被允许在健康志愿者身上做试验,传统的抗癌药就因毒副作用只能在肿瘤病人身上做。因凯美纳属于靶向抗癌药,只针对癌细胞作用,在动物试验中显现很好的平安性。因此,药监部门和医院的伦理委员会都同意凯美纳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一期临床试验。爬坡试验从很低的每天25毫克起先,50、75、100、125 毫克? 逐步递升。受试者始终像没事一样,毫无异样表现。始终爬到每天1,025毫克,受施者仍没呈现任何不良反应。“这个

7、过程持续了7-8个月,因为我们依据临床前探讨和参考资料,可能治疗剂量范围在250-500毫克之间,就没有接着尝试下去,没有爬到受施者不行耐受的壮态。”丁列明说。同时,他们进行了血药浓度、半衰期、体内分布、排泄和代谢等具体数据的具体收集。有了平安性和药物代谢数据,就起先临床二期的疗效和治疗剂量探究,这必需在肿瘤病人身上进行。专家们依据一期探讨设计了逐步递升的剂量方案: 75毫克一天三次,100毫克一天三次,125毫克一天三次?奇迹很快出现了,第一个运用的患者是一个其他肿瘤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病人,用后的第一个星期,他的症状明显改善,一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起先下床如正常人一般走动。“当好消息传过

8、来时,我们特别兴奋和激烈。”丁列明说。在二期临床试验中,专家们把3个病人归为一组,循序入组。在75毫克剂量组,大多数病人的肿瘤得到限制,不再生长;当把剂量提高到100毫克时,有20%的病人出现肿瘤缩小,这明显是质的改变,让博士们特别兴奋。当剂量接着提升到125毫克时,有30%病人的肿瘤缩小了。最终探讨专家依据药物半衰期、血药浓度等各项指标,把125毫克每天三次的剂量举荐给 期临床探讨。2008年底,是凯美纳三期临床试验安排起先的时候,但丁列明此时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逆境。经验了临床前、临床一期和二期的试验阶段,贝达运营资金已经告罄,并且此时还欠银行3,000万,再也没有有价资产抵押贷款,他们把

9、个人账户上的股票卖了,创业同伴的住房抵押了,做完这些,也只够付银行利息。丁列明满世界找钱,但就是找不到钱,有一家美国基金本想投资,但最终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取消。“当时,无论是资金压力还是心理压力都特别大,现在回头看,大家都说我们的选择很英明很有魄力,但当时真是很难的?”丁列明说不下去了!丁列明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新药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一期好了,二期失败了,二期好了,三期失败了,高风险和长周期让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望而却步。而凯美纳临床三期试验选择的又是阳性比照双盲试验,特别严谨,也特别昂贵。从全国27家医院入选400个肺癌晚期病人,其中200个病人服用凯美纳,200个病人服用阳

10、性比照药。临床比照药选的是阿斯利康出品的易瑞莎(吉非替尼),它是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抗肺癌药,一颗550元。光买比照药就花了2,600万,而总研发费用5,000多万。在此资金危机关头,贝达所在的杭州余杭区政府雪中送碳,借款1,500万,帮贝达启动了凯美纳三期临床试验。从世界新药研发范围来看,即使是国际大药企,选择头对头比较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一般探讨都是选择与劝慰剂(淀粉做的空药片)做比照,只要该新药略微好一点,就能凸显治疗效果。但选择和市场上已经确认的阳性药,且是市场上最好的药去比,假如出现的结果是比劝慰剂要好,但比比照药差,那么新药就会处在特别尴尬的市场地位而万劫不复。且凯美纳临床三期试验采纳的

11、是科学双盲试验。所谓双盲,就是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病人服的是凯美纳还是比照药,当然贝达也不知道。不到最终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每盒药都编成了代码,而代码背后的盲底只有独立第三方-临床试验CRO公司知道。2010年6月15日,是丁列明终身难忘的一个日子,这是一个确定他和他的伙伴们命运的时刻。凯美纳临床三期试验结果将被揭盲,密封的盲底将由期临床探讨的领导者孙燕院士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正式揭开。那一刻丁列明没有去现场,他着急地在办公室等待,什么也没做,半欠着身子,只是盯着电话,不知命运之神将带他去何处。当电话那头传来,治疗组的疗效和平安性都优于比照组的时候,他禁不住热泪盈眶,很久很久未动,很少

12、喝酒的他那晚和同事们去西湖边一起喝醉了。凯美纳临床三期结果的确令人兴奋,主要疗效指标PFS(无进展生存期)凯美纳是137天,易瑞莎是102天,凯美纳高出34%。其二,平安性更好,没有传统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如抑制白细胞,掉头发,严峻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发生率分别是40%和18%,明显低于比照组的49%和27%。其三,凯美纳治疗窗口(可提升最大剂量空间范围)要远远高于易瑞沙,其最大耐受剂量可达625mg,每天三次,是治疗剂量的5倍,而进口药只有1-2倍。这个空间越大,意味着药物越平安,且对某些病人有更大的治疗空间。2010年7月,贝达药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凯美纳

13、新药证书,这是一个比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更为困难和漫长的过程,不但要核查临床试验结果,还需核查新药生产的整个过程,就算没有节外生枝,往往须要一年半时间。在博士们为此犯难的时候,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组部“千人安排”、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赐予了大力的支持。 11个月后,贝达药业独立研发的创新药凯美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成为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学问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2011年8月12日,对丁列明和贝达来说是个倍感荣耀的日子,在人民大会堂凯美纳的上市发布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高度评价,称凯美纳的胜利堪比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而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桑国

14、卫院士则把凯美纳的研制胜利,标记为中国从仿制到创新的历史性转折。2011年8月12日凯美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果发布。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国家药监局要求他们接着凯美纳上市以后的四期临床探讨。在1年半的时间内,收集了6,000多名病人的用药数据,进一步证明凯美纳的疗效和平安性。本着要做中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的初衷,贝达与中国药促会合作,绽开了后续免费用药项目,即用药六月后,凡是治疗有效的病人,后续用药免费,大大缓解了长期用药病人的经济压力。至今,已有6,000多肺癌患者获得凯美纳后续免费用药。这一数据本身就是凯美纳疗效的最佳注脚,因为这些病人大都是肺癌晚期病人,其他药物和治疗已经失败,通常生存期只有

15、3-6个月。在凯美纳问世之前,在市场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就是阿斯利康的易瑞莎和罗氏制药的特罗凯(厄罗替尼),每月费用分别是16,500元和19,800元。凯美纳在靶向治疗市场的强势崛起,以每月11,800元的最优性价比,扰乱了跨国企业的阵脚。从2011年8月到2012 年8月的第一个完整上市年,销售额就由零达到2.5亿元的突破,创中国新药上市第一年最高销售纪录! 2012年全年销售3.12亿元,预料2013年销售5亿元。在公司所在的浙江省,凯美纳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0%。凯美纳旗开得胜的首要缘由在于它对中国病人的准确疗效和平安性,它是在中国病人中完成的全部临床探讨,其探讨结果完全适用全部中国病人

16、,换句话说,是为中国病人量身定做的。专家指出药物的疗效和平安性会因人种而异,而进口药主要在外国病人身上完成,其用法用量并不肯定适合中国人,事实上,许多有阅历的中国医生会在实际运用中调整进口药剂量。另一重要缘由自然是丁列明麾下的市场销售精英团队。凯美纳在业内有口皆碑,吸引了一大批同业资深的医药销售精英。如贝达的销售副总就来自罗氏的销售总监,市场副总则来自阿斯利康的原销售总监。他们又带来了许多优秀的部下,有的甚至放弃经理位置加入贝达团队,“这些都是业界高手,他们加入贝达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丁列明说。优秀的团队吸引了世界顶尖生物制药企业安进(Amgen)的关注和爱好,谈判半年后,2013年9月安进和贝达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销售安进即将在中国上市的另一靶向抗药。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下,多项凯美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