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505327217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万以内的数,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借助拨计数器和数方块,让

2、学生实际感受“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通过计数器和数位表,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借助比较我国的四大名山的高度,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积累估计的体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三)学生认知情况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本单元主要认识万以内的数。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计数器、小方块等学具探究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单元目标拟定1.通过拨计数器和数方块,认识新

3、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2.借助计数器,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逐步发展位值概念。4.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掌握估计的方法,积累估计的体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2.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4.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掌握估计的方法。(二)教学难点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量。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

4、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活动一:通过拨计数器,体会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并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活动二:经历数一千个小正方形的过程,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问题一: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活动三: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建立数感。活动四:借助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方片个估计活动,发展对一千的感受。 活动五:结合现实情境体会一千的实际意义和一千到底有多大。活

5、动一:从序数角度体会“万”的由来和“满十进1”的道理和位值制的意义。问题二:数一数(二)(认识“万”)活动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万”与“千”的关系。任务一:万以内数的意义活动三: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建立数感。活动四:说说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活动一:复习计数单引出数位,明确数位顺序表的排列方法。问题三: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活动二:掌握了读数的方法,知道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法。活动三: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活动四: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同时明确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活动五: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

6、位构成的,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生活中的大数活动一:借助表格在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得出位数不同的比较方法。活动二:借助表格在给出的三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高的,得出位数相同的比较方法。任务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四: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活动三: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活动四:把四座山的高度抽象为四个数放在一起比较。活动五:尝试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活动一:凭直觉进行估计,感受相差特别大。任务三:估计问题五:有多少个字(估计)活动二: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估一估有多少个字。活动三: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数豆子。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

7、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1.本单元主要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教材在安排上充分利用计数器、方块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大数的意义并体会位值概念和“满十进1”的道理。2.教科书使用生活中与万以内数相关的真实数据作为素材,通过“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3.教材编排了关于祖冲之的故事,不仅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自然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还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策略,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掌握估计的方法。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R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

8、合与实践单元数量3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数与运算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2数一数(二)1拨一拨2比一比2有多少个字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3.1数一数(一)目标: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任务一: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 任务二:数正方体 任务三:数一数 任务四:估一估,数一数 任务五:体会一千有多大 1.通过拨计数器,体会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并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

9、2.经历数一千个小正方形的过程,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3.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建立数感。4.借助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方片个估计活动,发展对一千的感受。5.结合现实情境体会一千的实际意义和一千到底有多大。3.2数一数(二)目标: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任务一: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 任务二:借助方块模型数一数 任务三:数一数 任务四:生活中的大数 1.借助在计数器上的拨数活动,从序数角度体会“万”的由来和“满十进1”的道理和位值制的意义。2.借助对方块模型的数数活动初步认识“万”,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万”与“千”的

10、关系。3.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建立数感。4.说说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3.3拨一拨目标: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任务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任务二:学习读数 任务三:学习写数 任务四:认识算盘 任务五: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大数 1.借助计数器复习计数单引出数位,明确数位顺序表的排列方法。2.在说一说和读一读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了读数的方法,知道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法。3.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同时明确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5.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进一

11、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3.4比一比目标: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任务一:不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任务二: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任务三:比较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 任务四:四个数的比较大小 任务五:利用数线图比较数的大小 1.借助表格在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经历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过程,得出位数不同的比较方法。2.借助表格在给出的三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高的,经历都是四位数的比较过程,得出位数相同的比较方法。3.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4.把四座山的高度抽象为四个数放在一起比较,进一

12、步发展数感。5.尝试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3.5有多少个字目标: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掌握估计的方法,积累估计的体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任务一:估一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呢? 任务二:探索估计的方法 任务三:数豆子 1.凭直觉进行估计,感受相差特别大,进而探讨估计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2.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估一估有多少个字,掌握估计的方法,积累估计的体验。3.借助数豆子的情境,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3.1数一数(一)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

13、义。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2.学习内容分析:在一年级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千”的认识,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结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单位间的关系。2.难点: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