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505326738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 单元教学设计一、 单元基本内容学科音乐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年级四年级下册单元主题跳起来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跳起来”为主题,集合了多首充满活力和跳跃感的舞曲。从新疆舞曲到那不勒斯舞曲,再到小步舞曲,每首曲目都展现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舞蹈风情。通过这些乐曲,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快氛围,还能学习到不同舞曲的节奏特点和舞蹈韵律。此外,重音记号的学习和发声练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跳跃的音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单元对应学段目标感受与欣赏:通过欣赏多样的舞曲,学生能够感受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舞蹈风情,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的歌声和动作参与舞曲的演唱与表演,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创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节奏,与音乐相结合,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学习重音记号等音乐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并了解其与舞蹈文化的关联。单元大概念通过多样的舞曲,体验不同文化的舞蹈音乐魅力,感受跳跃的旋律。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舞曲类音乐有浓厚兴趣。本单元通过不同风格的舞曲,让学生感受跳跃的旋律,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重音记号的运用感到新奇,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并运用到演唱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单元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不同舞曲的节奏特点和风格差异,体会音乐带来的欢快氛围。艺术表现:学生能够通过演唱和舞蹈动作准确表现舞曲的韵律和风格,提升音乐表演能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节奏型,与音乐相结合,展现个人的创意和风格。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舞曲风格,尊重多元文化。单元学习重难点单元学习重点:感受不同舞曲的节奏和风格特点,准确表现舞曲的韵律和动感。单元学习难点:掌握不同舞曲风格间的差异,以及运用适当的舞蹈动作和歌声来准确传达舞曲的情感和氛围。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课题: 小步舞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感受两首曲目中的优雅轻盈与欢快活泼

4、的音乐情绪,体会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或演奏曲目的旋律,掌握其节奏、音准和音乐风格,表现曲目的舞蹈性与律动感。创意实践:尝试为曲目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改编其旋律节奏,创造新的音乐与舞蹈作品。文化理解:了解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影响。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或演奏两首曲目的旋律,感受并表现其优雅轻盈与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在我们大家跳起来中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保持其欢快活泼的舞蹈性。教学准备曲目乐谱及教材。音乐播放设备。相关的舞蹈视频或图片资料。舞蹈服装、打击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根据具体创意实践活动而定)。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修改

5、学习任务一 : 聆听:小步舞曲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殿堂吧!一、以欣赏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交朋友吗?你能说说哪些人是你的朋友?生:-,师:说得好,今天呐,有一位神秘的人物,他也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但是他说,必须要带有金耳朵的同学才能和他交朋友-出示课件-听音乐-生-初听体验音乐1、提问:刚才听的是什么乐器弹奏的曲子?(钢琴)2、介绍G大调小步舞曲: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乐曲是用钢琴演奏的,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出示图片-哦,原来它叫G大调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开始是在宫廷和贵族社会流行,后流行到欧洲各国,小步舞曲的风格典雅、庄严。)是由德国著

6、名的作曲家巴赫所作的一首简易钢琴独奏曲。生了解小布舞曲背景3、简略介绍作者巴赫-再听录音,轻声拍手-师: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能认真听音乐,还能跟着音乐准确的拍手感受节奏,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歌曲,大家想听吗?放录音我们大家跳起来)-师:同学们听了感觉怎样(有什么感受)?生感受到跟前面巴赫小步舞曲曲调相同师:同学们说得好,其实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就是根据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填词而成的,曲名叫我们大家跳起来。学习任务二:歌曲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1、再视听录音师:同学们,歌曲好听吗?(好听)那你觉得它为什么好听? 引导生从旋律、曲调风格、节奏型方面说一下2、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歌词(简洁,通

7、俗易懂,表现了大家跳起来的愉快情)旋律(优美动听)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想唱一唱3、练声:师用“啦”轻声哼唱本歌曲旋律,并逐句画出旋律线条。生随老师啦唱空划旋律线条,直观感受旋律走向,节奏特点学生模仿老师轻声哼唱。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结构 (ABAB)和特点 (顿音记号“”的运用) 4、学唱旋律教师弹奏,引导学生哼唱旋律。画旋律线,体验旋律的流畅与起伏 小组轮唱合作生演唱出声音跳跃感,音程大跳音准把握好5、演唱歌词师生、生生轮唱 全体有感情地演唱学习任务三: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1、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三角铁)2、参与律动表演,拍手、跳舞步等-(先部分后整体)教师小结同学

8、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小步舞曲以及对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学习,很好地体验了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无论在欣赏、还是歌曲的学唱、或是表演等环节,大家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快乐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做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五、师生下课(空 留到二次备课使用)作业设计学习任务一:音乐欣赏与背景了解聆听G大调小步舞曲,感受其旋律与节奏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搜索,了解“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简要介绍作曲家巴赫的生平及其在音乐上的贡献。学习任务二:歌曲学唱与分析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9、。分析歌曲的歌词内容,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探究歌曲旋律与G大调小步舞曲之间的关联,感受其音乐风格的传承与创新。学习任务三: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如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为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伴奏。设计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跳舞步等,与歌曲节奏相配合进行表演。小组内合作,完成一次完整的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并录制视频提交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歌曲学唱和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三个环节,让学生全面体验了G大调小步舞曲和我们大家跳起来的魅力。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了音乐的韵律美,在学唱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在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中体验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整体而言,课堂

10、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但仍需注意在歌曲学唱环节加强音准和节奏的训练,以及在乐器伴奏与律动表演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课题: 新疆舞曲二号土风舞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感受两首曲目中的地域风情与民间舞蹈的韵味,体会新疆音乐与土风舞的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或演奏曲目的旋律,掌握其独特的节奏、音准和音乐风格,表现曲目的热烈与欢快。创意实践:尝试为曲目加入特色乐器伴奏或创编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动作,丰富音乐与舞蹈的表现力。文化理解:了解新疆音乐与土风舞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探讨其在传承地域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或演奏两首曲目

11、的旋律,感受并表现其地域风情与民间舞蹈的韵味。教学难点在新疆舞曲二号中准确掌握并表现新疆音乐独特的节奏特点与风格。教学准备曲目乐谱及教材。高品质的音乐播放设备以呈现曲目的地域特色。相关的新疆音乐与土风舞的背景资料或图片。特色打击乐器、民族服饰等教学辅助工具(根据具体创意实践活动而定)。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修改学习任务一: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一、 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生从已有认知了解新疆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 根据流传的新疆

12、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新疆舞曲第二号。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第一号,今天学习第二号三、 初听乐曲, 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 拟手鼓的敲击声。) 生随老师模打节奏型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

13、,“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 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 (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 ,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接下来, 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 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 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

14、,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 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 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 节拍由 6/8 拍又转回了 2/4 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 老

15、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 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八、音乐家相册。 生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学习任务二: 演唱土风舞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1、学生随着土风舞音乐以律动的形式体验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2、师拍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生模仿教师用声势律动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