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50532673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 单元教学设计一、 单元基本内容学科音乐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年级一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放牧单元内容分析放牧,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主题。本单元通过牧童相关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放牧世界。牧童短笛的悠扬、牧童的欢快、牧童谣的童趣以及放牛歌的活泼,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放牧的乐趣。同时,通过使用双响筒这一打击乐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这一单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让他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乡村生活的美好。单元对应学段目标感受与欣赏:学生能够体会牧童短笛等放牧主题音乐作品的情感色彩,感受其中的宁静与自由。表现:通过演唱牧童、放牛歌等歌曲,学生能

2、够展现出放牧场景中的活泼与欢快。创造:引导学生使用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创造出模仿牛铃声、马蹄声等放牧场景中的音效。音乐与相关文化:了解放牧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如民歌、山歌等,培养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单元大概念体验放牧音乐的宁静与自由,展现放牧文化的魅力。学情分析放牧主题对学生来说较为新鲜,他们对乡村生活和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在感受与欣赏时,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的宁静与自由,但对放牧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表现上,学生能够模仿放牧场景中的动作和声音,但演唱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还需加强。创造方面,学生需要更多引导来创造出模仿放牧场景的音效。单元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体会放牧主题音乐作品的情感色彩

3、和音乐要素,感受其中的宁静与自由,形成对放牧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通过演唱和表演放牧场景,学生能够生动地展现放牧的活泼与欢快,提升艺术表现力。创意实践:引导学生结合放牧主题,使用打击乐器创造模仿放牧场景的音效或旋律,培养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了解放牧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单元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放牧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感受放牧音乐作品的宁静与自由。学习难点:通过演唱和表演,生动地展现放牧场景的活泼与欢快,同时保持音乐的准确性。单元课时安排单元结构梳理课题:牧童瑶牧童短笛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牧童瑶与牧童短笛两首作品所描绘的田园风

4、光和牧童的生活情趣,体会其中的自然美与和谐美。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准确演唱牧童瑶的旋律,并用合适的音色和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同时,能够通过模仿演奏动作或简单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牧童短笛的音乐特点。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两首作品的元素,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如编创歌词、设计动作或创作小幅画作等,以表现牧童的生活场景。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牧童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认识到音乐作品是如何传承和表现这一文化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表现牧童瑶与牧童短笛中的田园意境和牧童形象。教学准备钢琴、PPT、多媒体、板书课时安排

5、1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修改学习任务一:学习歌曲牧童谣(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环节1、师:“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你们学过么?生:学过;师:我们一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读了这首诗,你好像看见了什么?生:花,草,树,牛.师:小山村真美啊,你们去过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小山村走一走。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原来小牧童赶着羊群来欢迎我们了。(三)出示歌谱、歌词(将图片展开)师:请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牧童谣。1、范读,教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师:现在和老师一起读读歌词吧 !2、教师拍节奏,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师:你们很聪明,声音非常好听。(四)听歌曲录

6、音,感受意境。师:下面请听歌曲范唱。(师放录音)师:好听吗?生:好听。师:那一定更想学啦?(五)师范唱。(加动作)(六)学唱歌曲1、放录音。师:学生轻声跟唱,在跟唱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师:大家好认真呀!我为你们骄傲。2、师弹琴。师:接下来和老师一起用“啦”来模唱歌曲旋律。(反复)3、轻声跟琴唱歌词。师: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来唱歌词,比比看谁唱的准确。(反复唱)学习任务二:学习音乐知识:认识并模唱3.5.6,编创衬词。师:我想考考你们,认识它吗?(板书:“3.5.6”)生:( 答 )师:55 55|6 -|55 55|3 -|生:(唱 )师:我们在唱歌时要把它表现出来,“la.sol.m

7、i”(柯尔文手势)。生:(模仿做手势并演唱)。师:嗯!看来同学们掌握了,接下来同学们我们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我来问你们来答,看看谁的歌声最美?生:(唱)师:大家表现的太棒了,让我们跟琴唱一唱吧。师:歌曲中衬词比较多,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还可以用哪些衬词来演唱,如:衬词什么水中游啊游衬词。生:衬词鱼儿水中游啊游衬词。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七)歌曲处理有感情的唱歌曲。师:学完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自然地,明快地师:小牧童们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里赶着牛儿,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呢?生:用中速风趣地声音来演唱歌曲。学习任务三:聆听牧童短笛1、聆听、感受钢琴

8、曲牧童短笛。教师提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再次聆听、感受钢琴曲牧童短笛。教师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以下哪种感受?(优美地、欢快地、悲伤地)3、教师简要介绍乐曲,出示乐曲名称。4、教师反复播放乐曲主题并弹奏乐曲主题,学生随音乐的起伏画旋律线。5、完整聆听乐曲,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嫩绿的柳枝,随音乐做律动。课堂小结师:天色渐渐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让我们伴着美丽的夕阳唱起来跳起来吧!学习任务一:学习歌曲牧童谣一、组织教学,师生互动问好,营造轻松氛围。二、导入环节通过熟悉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引出小山村的美景,进而带入小牧童和羊群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展示歌谱与歌词,通过范

9、读和教师拍节奏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歌词节奏。四、听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与旋律。五、教师范唱并加入动作,为学生提供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示范。六、学唱歌曲环节,先让学生轻声跟唱,确保咬字清晰,再逐步过渡到跟琴模唱旋律和唱歌词。学习任务二:音乐知识学习与编创一、认识并模唱音阶3、5、6,通过柯尔文手势加深学生对音高的理解。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衬词编创练习,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三、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现的情绪,并用适当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学习任务三:聆听牧童短笛一、初次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并回答问题。二、再次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三、介绍乐曲背景,出示乐曲名称。四、通

10、过反复播放乐曲主题和教师的弹奏,让学生随音乐画旋律线,加深对旋律的印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牧童谣和聆听乐曲牧童短笛,让学生感受了牧童的生活情趣和音乐的美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节奏练习、模唱旋律和编创衬词等方式来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聆听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画旋律线和做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课题: 牧童 放牛歌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牧童与放牛歌两首作品所展现的不同的牧童形象和放牧场景,体验其

11、中的生活气息和音乐韵律美。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牧童和放牛歌,并通过歌声传达出两首作品不同的情绪和风格。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根据两首作品的启发,进行创作性的表达,如设计舞蹈动作、制作简易道具或编排小型表演等,以丰富对牧童生活的想象和表现。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牧童文化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多样性,以及音乐作品在传承和发展这一文化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两首歌曲,并通过歌声和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区分牧童与放牛歌中不同的牧童形象和音乐特点。教学准备钢琴、PPT、多媒体、板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修改学习任务一:聆听牧童

12、(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环节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小山村,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播放牧童。)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当个小牧童,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当小牧童吗?师:放牧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三)聆听歌曲1、出示歌片挂图,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春天的变化: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山村,这的景色多美呀!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去放牧么?(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去当个小牧童,我唱着夸,“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儿撒满了青草地.”(师唱完一.二乐句,然后让学生接着唱,把歌曲唱完。)师:蓝蓝的天

13、,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在草地上放牧,听听,他是一个人在唱歌么?师在齐唱处加入三角铁,在合唱处用双响筒。2、介绍双响筒师:这个能表现高低音,我们来玩个游戏,如果你听到是高音就拍手,低音就跺脚。(练习书中的练习)3. 完整聆听歌曲师:我们分别用三角铁和双响筒在齐唱和合唱处轻轻敲击或者小组内进行合作为歌曲伴奏。生合作表现歌曲。学习任务二:学唱歌曲放牛歌(一)用歌曲一、二乐句旋律作为哼唱练习:1、师:让我们用“啦”哼唱这段旋律,顺着音乐的台阶,我们赶着牛儿去吃草吧!请同学们准备好。(教师弹琴,C调学生用“啦”哼唱,同时教师指导发声要求,哼唱旋律由慢到快,让学生熟悉旋律,然后G调学生演唱旋律。)

14、(二)学唱歌曲:1、学唱一、二、三乐句解决难点:师:我们来到了村外,村外的景色可真美呀!使老师情不自禁地还想唱歌,听!(师唱)“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你们想唱吗?(老师弹琴学生模唱一、二、三乐句、然后教师纠正指导唱错的地方、学生轻唱这段歌词、接着评价、最后唱会这一大乐句。)师:歌曲最后出现的音乐符号是反复跳跃记号,先听我唱一唱。(出示反复跳跃记号)生:.(演唱)(三)歌曲处理完整地唱歌曲:师:让我们随琴,完整的、慢速度的唱一遍这首歌曲。(学生随琴唱歌。)师:速度加快了,用正常的速度能唱吗?(学生用中速稍快地速度唱歌)(四)歌曲创编用自制的双响筒,木鱼,三角铁为音乐伴奏。可以按照“ | |” 0 | 0 | - | - |的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斯洛伐克的合唱作品和牧童歌曲,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关于放牧的场景。春季来了,周末的时候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大家去劳动吧,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我们这节课下课!学习任务一:聆听牧童一、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为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二、导入环节通过描述小山村的美景和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再播放牧童音乐,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三、在聆听歌曲时,结合挂图和歌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