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32562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 里院的秩序,是一种城市文明和传统理性的混合产物。里院文化的核心,是它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它的平民化的温存,是它的和衷共济的风格。相对于湖岛村、四方路周边和老台东这些本土色彩浓郁的民居文化区域,海关后和西镇的里院文化中移民特征更加明显,自发性冲动也更为显著。上世纪初陆续进入的本地流民和山东各县失地的逃荒农民,是这个荒凉的城市边缘区域的居住主体。像“德盛里”这些建于工厂、码头、铁路周边,有别于小洋楼的“里院”,正是供当年“进城务工人员”谋生栖身的住所。据统计,当时兴建的“里院”已有50处,房间16,1间,住家10,66户,是外

2、来平民的主要居所。 青岛的“里院”,既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也不像上海的“弄”,反而像欧洲古城街道的建筑。“里院”形态不一,以俯视结构来看,有“口”“日”“田”“回”“目”等字形或多边形,通常为2到3层,大一点的有4、5层。一层邻街的房屋面积较大,可用以开办店铺;楼上则多为十几个平方米的单间,用以居住,是当年典型的“商住两用房”。 里院文化的核心,是它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它平民化的温存,是它和衷共济的风格。里院的秩序,是一种城市文明和传统理性的混合产物,它本身就是多元的,既表现出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抑制的向往,也保留了农业文明的纯粹、简约、实用和单一性。在这里,生存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价值

3、标准,也是最简单明了的人生哲学。而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里院实现的居民交流形体,也就最真实、诚恳、直接。在围合起来的小环境中间,人际关系的融洽和互助,是里院文化最显著的标志。根据青岛历史文化研究人员最近的调查,西镇几十个里院的名称,几乎都是人名。一般是投资人的名字,后来有些“里院”产权变更,名字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也印证了资本在里院文化中的力量和作用。 在殖民色彩浓郁的青岛,“里院”是个非常重要的本土城市单元,这个单元的社会意义和对居住者的影响,大干家庭、街道、学校、单位。它不仅仅是个物理意义上的中间环节,而且更是平民生活最重要的掩体和表现。“里院”不仅仅是家、邻居、空间,还是方向和限制,居民的思维、情感、习惯、行为方式,都是“里院”这个城市单元的直接和间接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世纪的90年代开始,青岛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道路的拓宽及高楼大厦的崛起,许多别具特色的“里院”陆续遭到拆除,特有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消失,引发许多不安与忧虑。今天我们讨论保护“里院”和里院文化,已不仅仅意味着是在保留“里院”这种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保留一种生活样式,保存一种区域文化传统,保护一个独特的本土城市记忆样本。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