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3255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千方百 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 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近年来, 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区的农民收入也不 断稳步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在农民增收较好的形势下,农民增收没有 在体制上和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始终没有根本缩 小,农民内部增收除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拉动及粮食产量、价格的支 撑外缺乏源动力,气候、政策、市场等因素大都带有即期性,不可能 长期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农民增收仍然存

2、在不少制约因素,农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为此,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区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当前 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交流、走访,对如何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一、农民收入现状近年来中央连续多年对农村发展发了“一号文件”,区委、区府也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 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农民人均收 入不断增长。全区据8个镇,5个开发区,277个行政村,3185个村 民小组,涉及农户总数14.68万户,农村人口 37

3、.28万人,劳动力 23.65万人,20xx年全区实现农民所得28.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所得51746万元,第二产业所得179045万元,财产性所得23360万 元,转移性所得27542万元。分别占所得总额18、63.6、8.3和9.8。 农民人均收入7556元,与1996年3089元相比,十年间我区的农民 人均年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农民工资性所得是 农民收入的主要,农村财产性和政策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可 小视的支撑因素。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 大,1996年我区农民劳均收入5425元,和城镇居民职工平均工资9035 元相比,差距比

4、值为1: 1.67; 20xx年尽管各方重视“三农”问题, 农民劳均收入虽然达到11912元,而城镇居民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20461元,差距仍扩大到1: 1.72,收入差距绝对额由3610元扩大到 了 8549元。各村的农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最高的与最低的差距 达3倍,全区1/4的村农民收入低于人均6000元水平,农户间的收 入差距更大,低于收入保障线的农户依然存在。因此,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建 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农民增收问题,本质上是体制和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长期 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

5、中体现,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工农之 间、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内生机 制没有形成。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制约农民增收的 主要因素有:1、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限。一是,通过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粮 食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尽管近年来粮食价格稳中有涨, 再加上国家对粮食的直补,粮食生产产值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 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也跟着上涨,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 了粮价上涨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部分好处。并且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 继续提高的潜力不大,进一步从粮食中提高纯收入的余地很小。二是, 农民发展新型高效农业困难较大,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原创

6、:近年来, 我区大力在发展特色养殖、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农业加工等高效 种养业。虽然农业结构逐年调优,农民得到了实惠,但面对市场,农 民对种养什么能赚钱仍然把握不准,特别是由于我区人多地少,土地 经营权分散,同时受资金、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因素制约,单靠农民 的力量很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优化,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机制和 手段不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业收入风险加剧,农民收入难以保 障。三是,农民从土地上增收余地很小。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后, 大多数农户以一家一户的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小,风险大,效益差, 商品率低,市场竞争缺乏,再加上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从 现有承包土地上获得增收能力很小。2、农业投入依然不足。从财政的角度看,近年来农业的投入逐 年增加,但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和义务工等政 策,不少地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有些村、组农业 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退化,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此外,随 着城乡一体的发展,镇村道路建设、教育、公益事业,还有农田基础 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靠农业自己是不可能达到有效投入的。3、农村劳力转移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