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0532478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郴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冶铁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2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3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

2、,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4在剿倭战争中,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与材料中的“他”有关的诗句是( )A.云帆腾巨浪,万里访麻林B.凝神只待出征去,剿灭俄熊夜色开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5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

3、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6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C.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我国D.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7从整体上把握

4、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中国历史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世界历史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8下侧地图可用于研究( )A.甲午中日战争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D.伊拉克战争9下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A.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认同“一国两制”制度C.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支持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11“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1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6、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十二铜表法D.大宪章13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B.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C.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D.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发展14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中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下列关于上述三部人权文献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在

7、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C.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1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D.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16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双方伤亡人数超过百万人,军费开支超过4000亿美元;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2.59万人死亡、逾6.4万人受伤,这已成为20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一轮巴以冲突。这反映出( )A.威胁世界和平

8、的隐患仍然存在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D.恐怖主义是人类的主要敌人二、材料题1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

9、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

10、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1919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国实现了从生产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后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团

11、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角度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角度一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相关史实:_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二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

1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实。(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比较角度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

13、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材料三: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世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0课: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材料四:“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可以看出,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事实上不得不承认他“新思维”所鼓吹的“西方民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巨

14、大灾难。这位结束冷战、发动打破“苏联专制政权”的“民主改革”的领导人,事隔14年之后,在国内仍备受指责。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把他当作苏联解体和随后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窘境的经济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指责他屈服于西方。摘编自葛新生悔悟与反思一苏联解体亲历者对改革历程的新认识(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3)根据材料四,概括戈尔巴乔夫鼓吹“西方民主”的危害并指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三、论述题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骨耜到铁制农具再到曲辕犁的发展,体现了农具的改进。牛耕图体现了从农业生产动力从人力到畜力的发展。四张图整体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A正确;冶铁与材料无关,B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与第一张图无关。C错误;原始农业的兴起与第二、三、四张图无关,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