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冲突处理技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2375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冲突处理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冲突处理技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冲突的处理技巧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个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个 处于人生发展成长期的,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 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了解、认识与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 熟与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与自己的 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 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 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 法、看法与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 来,以更加理性、积极与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1)我们

2、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 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 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 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2)改变对学生的认识与看法。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 免犯错误,所以教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并努力通过 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3)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 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客观存 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教师可以等闲视 之,任其发展。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 认识与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3、(4)教师不一定永远正确。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血 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教师。 所以,我们有时也会有些不合适或者错误言行,这是正常的。不 因为我们是教师就没有或者不允许别人提及,或者为了面子也要 硬撑下去,致使冲突升级。作为教师,要努力减少不合适的言行, 但如果出现了,一个知错敢认、知错能改的教师也同样可以成为 一个受学生尊敬与欢迎的人。2. 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与引导代替指责、训斥。与人交往与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 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与相处,否则就不愿意 与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 生的自我

4、观念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 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 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 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 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乐于帮学生找出 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 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澄清与处理,也有 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3. 让学生把话说完。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教师的喜欢,爱“顶嘴” 的学生却往往遭到教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

5、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 解释的权利。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教 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教师武断地阻止 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教师不相信自己。同时,对教师这种蛮横 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 会再申辩了。从表面看,好像学生被征服了,教师的批评有了效 果。其实,学生会由此形成一种敌对心理:表面上忍气吞声地对 待教师的训斥,实际上把训斥当成耳边风,甚至在内心深处生出 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种下逆反的种子,冲突就在所难免了。4. 当师生发生冲突时,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静,切不 可大发雷霆。在发生师

6、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教师习惯迅速处 理。但此时可能我们与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性情绪 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此 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跟着感觉 走,大发脾气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试着处理自己内心冒出来 的情绪,在短暂的停顿、深呼吸或借着板书的机会让自己内心的 情绪得以平静。切忌用过激的言语与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 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 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在处理与学生的冲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正在极度恐惧、伤心的时候不要处理。现在的中 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整体上讲挫

7、折承受力不强,在重大失误面 前会产生非常脆弱。有时会做出反常,甚至出格的事来。此时教 师如果非要穷追不舍,有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2)上课之前的事不要急于处理。上课之前,时间紧张, 处理问题可能会应学生上课的状态与情绪,甚至因为教师处理而 在急躁中出现简单、粗暴。如果不是非立刻解决不可,一定要缓 一缓。(3)放学之前不要急于处理。5. 多方携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决问题。有些教师在遇到学生的顶撞、不服从管理等不当行为时,习 惯找领导给学生处分或者喊家长来教训孩子。这种做法有时看来 是“有效”的,好像学生“顺服了”,但在学生心里却可能会认 为教师无计可施。他反而会有“得胜”的

8、感觉,瞧不起教师,使 师生矛盾无法真正解决。所以,作为生活教师,如果可能,还是 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自己那里,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处处 理,那样可能表面上解决了问题,省了心,实际上却可能造成师 生间的隔阂,或者引起学生的不满,为以后的管理埋下祸根。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学校、领导、家长配合也是必 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 携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当然,这种合力的形成与作用的发 挥更多地还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在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出现 问题之后。如果是一种后续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试着引导学生认识 到自己的问题,让他意识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而 不是联

9、合起来“整治”他。6. 快刀斩乱麻,但不能一斩了之。有时一些突发的事件或冲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与处理,否则 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时,就需要教师“快刀斩乱麻”, 先通过提高声音、大声呵斥、强行控制等手段稳住局势。此时控 制住了局面,可能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也停止了,但事情并没有 解决。作为教师,要在双方平静的状态下,与学生深入的沟通与 交谈,让学生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该如何解决?教师又为何要 采取那种方式?从而在交流与沟通中让问题得以真正的化解。中 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很强,“硬”的批评后,还需“软” 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教师持续的教育与自身的反省,真正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反思

10、所处理问题的方法与分寸是否恰当, 如不恰当,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7. 讲究学生教育的艺术。(1)体面地退一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也适应于师生矛盾冲突的 解决。特定情况下,教师理智地让一步,不但不会损失教师的尊 严,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因为当我们都处在情绪之中时, 是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如果都带着情绪去处理还会让冲突 升级,让情况变得更糟。师生矛盾冲突后,应该说没有赢家,损失最大是教师,所以 果断地结束冲突是明智之举。也就是说,在冲突进入初始阶段, 教师就该果断地结束。不要与学生争一时之高低。冲突时间越长, 教师损失越大,即使是胜了,也是惨胜。(2)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教

11、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是直接面对学生的,点头与微笑可用 来表示对学生的关切,有时用一些肢体语言,效果会更好。所以, 微笑、点头、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种沟通。但要注意的 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尽可能的不要摸他们的头,尤其是男孩 子,随着学生成人感的增强,这个动作会让他们感觉教师还是把 他们当作小孩子,内心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3)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中学时期是自尊心很强的时期,同时因为阅历、心智不够成 熟等原因不能正确的对待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作为生活教师,我 们在管理中要对事不对人,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具体地告诉学生问 题出在哪里了,为什么出了问题,然后努力引导他去解决问题。 切忌用讽刺、

12、挖苦等方式去批评、指责学生,或者因为一件事或 出了几次问题就给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什么没出息、没脸没皮 等等的话不要说。(4)要把带有指责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说明的“我”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想让他明白事情与 道理,而不是在指责他。(5)肯定与认可会让学生更充满干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要求不同的学生都 能达到一个标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好的行为要及时、公开 的提出来,而批评一般不宜公开。(6)说有效的不是应该的。在教育教学中,要说有效的不是应该的。按照要求与常理而 言,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不合适的,但我们教育与管理的目 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不合适(很多时

13、候学生也已经明白),也 不是批评、训斥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改正不适当的行为。所以, 我们应当努力说有效的,就是能让学生听进去,触动学生内心并 愿意努力去克服与改正。在管理与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做 正性的引导,少做负性的批评。8. 以正确的教师威信影响学生教师在处理冲突时,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公正、 合理地处理冲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师威信没有强迫 的意思,也没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权力,它是学生对教师 的尊重,是学生对教师的报答,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树立其威信,采用“高压” 的手段,动辄恐吓、斥责、挖苦或体罚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 生敢怒而

14、不敢言,就会形成反感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导致心理危机或者爆发出来产生师生冲突。9. 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教师与学生沟通之间,需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可利用各 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与学生闲聊,询问是否有学习或生活上的 困难。教师真心乐意去帮助学生,必会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亲切, 自然会想多亲近教师。沟通是构建与谐、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通过交流, 交谈,交心,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沟通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与交往,进行情 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减少冲突的发生。良好的关系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在孩子 与父

15、母之间是这样,在师生之间也是这样。而良好关系的建立是 以彼此了解,并能逐步实现互相理解为基础的。所以,作为教师, 平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10. 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与家长的责任虽然不同,但在学生管 理与教育中的方向与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们要在与家长的 沟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跟家长进行沟通, 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或者出了自己处理不了的问 题再去找家长。没有哪个家长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等到 出了问题再去找家长也会影响我们跟学生的关系与相处。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如实地说明问题,说 出自己的看法、分析与意见;此外,我们更要说

16、明学生好的变化 与与进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状况、变化并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表 扬。11. 用幽默化解问题。学生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与规定的行为总是难免的,但不同 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效果却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 我们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而多次或长时间纠正或者批评,不但被 批评者会有情绪,其他的同学因为受影响而出现情绪,甚至对教 师产生意见。如果我们用点幽默的话,有些问题可能就在无形中 被化解了。某班有个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下意识地会用手敲击桌面,声音 很响,影响了别的同学也影响了教师讲课,尽管被多次批评,但 他有时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敲。一天,在新来的语文教师的课上, 他又开始敲了。语文教师听了之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哦, 我们的课上还有伴奏,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不过呢,现在暂时 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的,好吗?听了教师的 话,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12. 真诚对待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