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2207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8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第10卷)(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山东德州平原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42人(同步测试)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写作合计统分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1.安定的住房,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第一步。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好,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但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荒是城市特有的问题”。恩格斯1872年的名著论住宅问题就提出住房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A

2、: 住有所居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基础B: 住房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C: 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是相伴而生的D: 住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A项只是文段的引子,以此引出城市的住房问题,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文段并未提及住房问题的解决,故排除B。文段未提及C项的“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排除。文段论述了城市中住房短缺的问题,D项与此相符。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_。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3、 中法马尾海战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又是造炮又是造船,但在甲午战争中依然一败涂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这是因为_。A: 文艺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艺创造的主体C: 主观能动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 文艺创作丰富了人民群众的

4、精神世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活动是文化创新。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则是社会实践,而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只是对人民群众分散、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或者是直接依据群众提供的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使文化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扬光大。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知识产权是一种_。A: 人身产权B: 财产产权C: 人身和财产产权D: 债务产权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刑法第26条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5、,是犯罪集团。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少数孩子经历了这样的应试教育,最后还能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成长为虚怀若谷、知识渊博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_A: 应试教育使孩子知识面狭窄B: 应试教育使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C: 赞扬少数孩子的卓尔不群D: 应试教育使孩子性情狭隘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即会使多数孩子变得不会独立思考,心胸狭隘,知识面狭窄等。“赞扬少数孩子”与此主题相悖,故本题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近年来,“绿色GDP”的概念开始日益受政府决策层重视并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关于“绿色GD

6、P”的说法正确的是_。A: “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B: “绿色GDP”内涵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 “绿色GDP”的提升相对我们通常指的GDP来说会消耗更多的资源D: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它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7、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所以正确选项是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分别用红黄、蓝橙四种颜色表示其中橙色表示几级?_A: I级(特别严重)B: II级(严重)C: III级(较重)D: IV级(一般)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第3条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重)、级(严重)、I级(特别

8、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因此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孔子的思想是_。仁者爱人兼爱贵贱有序政在得民A: B: C: D: 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仁者爱人是孔子的“仁爱观”;兼爱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贵贱有序是孔子的思想;政在得民是孟子的主张,体现了他”爱民”的思想。故为孔子的思想,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将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的是_。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

9、;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段话将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成水与舟的关系,意为“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过这句话,所以本题D项荀子正确;其余选项,老子重要思想是“无为”,著有道德经,孔子强调“仁”和“礼”,孟子则强调“仁政”,要“君轻民贵”,注意区分。因此,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生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_。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坚持

10、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A: B: C: D: 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项与题意无关,题干并未体现出人大代表提案权的行使,故舍去;项正确,开辟民意渠道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项错误,题干强调社情民意反映,政府收集民意,不是政府的信息公开,因此与题意无关,排除;项正确,开辟民意渠道目的是促进公民的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公民监督。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_。A: 金刚经B: 梦溪笔谈C: 千金方D: 营

11、造法式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A【解析】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国以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住房、医改、物价等问题引起了百姓的极大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A: 坚持改革开放B: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 C解析:2008年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刘云山在求是杂志上撰文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住房、医改、物价这些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12、力,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工作效率高,但是个性随便”一“个性随便,但是工作效率高”“很努力,但是最近没精神”“最近没精神,但是很努力”。“便宜,但是难吃”“难吃,但是便宜”。这三组说法都包含了“负面”和“正面”的意思,虽然将正面的内容放在句尾,结构上感觉差别不大,可是给人的印象却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峰终定律”,意思是说,对体验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下列关于“峰终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A: 表达观点时,陈述的顺序很重要B: 约会迟到,在临别前好好道歉,能减少迟到的负面影响C: 想要表达难以启齿的事情时,可以把正面内容放到句尾D: 做任

13、何事情,开头并不那么重要,但必须有个完美的收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峰终定律”强调“高峰”和“结尾”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涉及开头是否重要,D项“开头并不那么重要”的表述不正确。其他三项均与“峰终定律”相符。故答案为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类比推理。失败一成功一功成名就_A: 忧愁一喜悦一喜气洋洋B: 上岗一下岗一艰苦奋斗C: 视线一广告一广泛宣传D: 失业一就业一兴高采烈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失敗和成功是反义词,成功和功成名就同义,功成名就比成功更深一层次。忧愁和喜悦是反义词,喜悦与喜气洋洋同义,且喜气洋洋比喜悦的程度更深,因此与题干逻辑关系符合

14、的只有A项。B项,上岗和下岗属于反义词,但是艰苦奋斗与下岗不是同义关系,排除;C项,视线和广告不互为反义词,排除;D项,失业和就业是反义关系,但是就业和兴高采烈不是同义,排除。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宪政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是重要的现代民主制度。下列有关宪政的论述错误的是?_A: 宪政就是民主政治B: 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C: 一个存在宪法的国家必然存在宪政D: 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考的是宪政的含义和特征。宪政,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所产生的,以法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能够有效协调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现代民主制度。简言之,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故A项论述正确。宪政的主要特征为:(1)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并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故B项论述正确。(2)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当宪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时,国家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就有了坚实保障,宪政也就能最终建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