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32044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园春秋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梨园春秋教学设计广东省汕头一中 卢玫莉【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1

2、课 梨园春秋。从课题当中的“梨园”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为什么我们把戏曲歌舞叫做梨园呢?其得名与唐代的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图片:唐代华清宫梨园;唐玄宗像) “梨园”是盛唐时期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玄宗李隆基提出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和戏剧的活动中心,并以教习和演出戏曲为重点,这样,确立了“梨园”作为最高皇家音乐舞蹈学府的地位。因此,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皇帝梨园弟子)。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三者当中,中国戏曲成熟最晚,到12世纪(宋元

3、时期)才形成完整形态。然而,800多年来,经过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持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现今仍然存活的古老戏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首先,总览本课的知识结构,分四个阶段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新课讲授: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1、产生的背景傩仪是怎样产生的呢?设想一下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

4、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图片:可怕的面具) 2、傩的发展先秦时期,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时期,傩仪还很盛行。功能上开始由祭祀转为娱乐,由娱神(祈求神灵保佑)转为娱人。傩距今年代久远,不过这种古老仪式现在在中国某些地区依然存在。中国湖南土家族的、贵州彝族的、广西融水苗族的傩仪。(图片: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贵州几位头戴面具的农民演员在演地戏;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舞鬼”)。观察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戏曲的概念:王国维“戏曲者,

5、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说傩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关于中国戏剧源头的几种说法: 王国维认为戏曲起源于古代巫师、古代优伶;许地山提出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成;孙楷第则说戏曲源出于傀儡戏、影戏;在当前戏曲界影响最大、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在相比其他促成戏曲形成的因素而言,傩仪在年

6、代上要显得更为久远,因而是“最古老的”;然而,它在戏剧的诸多源头中只居其一,所以说是“源头之一”。傩仪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戏曲形式相差甚远,仅仅是蕴含着古代戏曲的萌芽。中国古代戏曲初步形成:宋代南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1、产生背景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原先城市中封闭的坊市制格局在宋代遭到废弛。出现许多集市,还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所瓦舍。戏曲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2、流行区域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地图,明确方位)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

7、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3、南戏的特色课堂设问: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以广其事,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恶霸和尚治罪。请思考: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中?有什么社会功能?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粗懂文墨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

8、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当南戏在温州等地兴起时,中国北方也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元杂剧。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真正成熟。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1、兴盛原因(1)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戏曲是综合艺术,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元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局部繁荣是导致元杂剧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征服中原,连年的战争使中原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但蒙古族贵族追求生活的奢靡,将大批工匠集中到城市。而流离失所的人口也不断涌进城市谋求生计,这也导致某些城市出现畸形繁荣。如元代的都城大都,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口极度膨胀。城市的繁华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元杂剧的兴盛提

9、供了大批演员、观众与活动场所。促成元杂剧兴盛。(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元朝统治者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近80年不行科举,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处于社会底层。按当时的职业等级划分,有“九儒十丐”之说。于是不愿为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这也促成了元杂剧昌盛局面的出现。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对比南戏:民间艺人、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水平较低)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2、表演形式和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配合。元杂剧融合了诗词、歌唱、对白、

10、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比南戏艺术特点:形式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形成中国戏曲独特的风格。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其结构一般四折为一剧,剧首冠以楔子,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的角色大约有末、旦、净、丑四类,其中末、旦为主要角色。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而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元杂剧在体制的规整性和程式化,表明其在艺术上已经成熟和完备。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走向真正的成熟。(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楔,指使剧本结构更加完整、紧凑的短小开场或过场戏。)在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下,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许多才气出众,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其中最为著名是“元曲四

11、大家”。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作品大多揭露元朝统治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流传下来的剧作有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是其代表作;郑光祖的代表作则是倩女离魂。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厢记。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的心声,对元杂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元代杂剧,是真正成熟的中国

12、戏曲形式。而形成于京剧(被誉为“国粹”“国剧”)将戏曲表演艺术推至巅峰。如何形成?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1、产生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部因素)京剧这一剧种孕育、形成于北京,与北京其时在全国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明清两朝,北京作为帝国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仅聚集着人数众多的皇族贵胄、文武百官,而且吸引着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清朝出关后的诸位帝王皆爱观戏,尤其是乾隆皇帝,每逢节庆,宫中演剧频繁。王公贵胄及文武百官也以观剧为日常娱乐。各地商人来京后纷纷设立商业会馆、商号,各大会馆除了设有祭神的设施外,一般都有戏台。逢年节喜庆之日,会馆即集资邀请戏班来会馆演出

13、。在这种情形下,四方艺人纷纷云集北京,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自然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徽班进京(内部因素)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徽剧的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北京扎下了根。一般认为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前奏。2、京剧的形成四大徽班入京后,采取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开放姿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腔、楚腔、汉调(在京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

14、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了解国粹艺术特色。了解它,欣赏它,喜欢它。发展它。长盛不衰。3、京剧的艺术特色综合性:京剧将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写意性: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艺术。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榭之空格。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

15、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象徵性,既可以作為普通的桌椅使用,也可以用作其他東西的代用物。如桌子可以是床鋪,如果將兩張桌子相疊,就表示點將台;兩桌前後並列,就表示高山、樓船。同樣,舞台上的椅子也可以當作山、當作門,還可以當作雲,劇中人站在上面就意味著騰雲駕霧。 人物化妆:戏曲脸谱:根据不同性格勾画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人物,以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等。观众睹脸则知其人。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整理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人物服饰: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舞台行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艺术特征表现内 容综合性唱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念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打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写意性舞台布置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人物化妆戏曲脸谱: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