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31790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修订:常州市朝阳中学 潘 琪审稿:田中分校 曹介梁单元分析与提示单元概述从教材的整体设计来看,第五单元是苏教版的九上与九下两册中“读书系列学会读书”的一个构成单元。单元主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强调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评价。同时在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的基础上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教学目标同一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克服单一的片面的僵化的思维模式。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对作品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评价。能借助于作品评论等资料加深对作品

2、的理解。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雪等作品中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能准确地概述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能由自然界熟悉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感悟,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达。教学设想本单元最大特色即围绕同一文章选取四篇评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其原因正是选取了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才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世界也因此丰富多彩起来。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同样如此,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本单元,正可以让学

3、生认识到,人云亦云是毫无价值的,重要的是有属于自己的独到的富有个性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克服单一片面的惯性思维。由于这样的选材,使得本单元较之一般单元更具有整体性。可以考虑不必采取逐篇教学的方式,而是进行整体规划。四篇评论之间可以比较阅读,从而锻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的能力;散文诗与评论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彼此观照,以引导学生参照评论资料阅读文学作品,或将自己观点与他人对照,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雪在鲁迅作品中较为特殊,形象鲜明丰富,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之前学生接触鲁迅作品以散文、小说较多,初次接触他的散文诗,宜多咀嚼,反复诵读,深入了解探讨背景知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

4、读野草等其它相关作品,扩大知识面。从而体会作者表达什么的情感.四人谈是四位文学评论家对雪所作的评论。四位作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雪的写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读需要联想作者希望我们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简洁而清纯的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认为雪的主要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灵魂的柔软和坚硬认为 雪主要是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的独特之处认为雪主要有以下艺术成就: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自学概括各篇文章的中心观点。老师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形成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的原因。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要想写好一篇文

5、学评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最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某个角度也写一篇关于雪文学评论。综合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挖掘作品含蓄的内容后面隐藏的思想,并且学习如何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诵读欣赏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以及1961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体验“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欣赏纺线劳动的优美姿势,进一步确立热爱劳动的观点。专题“我心中的语文”:关于“总结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填写要进行指导,作适当的说明,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把评价的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毕业成绩的一个参考。

6、填写“自我评价表”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拟出“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然后综合有关方面的情况给出等第。关于“回味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每道题的侧重点,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或另外拟题作文。关于语文的格言,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写,写好后,可以组织一次班级交流活动或评比活动。召开关于语文的研讨会,老师事先要把研讨会的要求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教学别了,语文课,教师可以将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我”和小弗郎士的共同特点、共同感情以及对语文课态度变化的不同原因,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语文的态度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常常是在将要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时

7、候,才感到它的珍贵”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课时安排雪(一课时)四人谈(二三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三课时)诵读欣赏延安纺车抒怀(一课时)专 题“我心中的语文”(二课时)雪学习目标1根据写作年代和背景,读懂雪;理解作者笔下南方雪和北方雪的不同及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习对比的写法。3领会作者对雪的喜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一、导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雪的诗句呢? 今年冬天常州也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相信同学们仍记忆忧新,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

8、下雪景,同时谈谈对雪的感受. 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磬口 忙碌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朔方 凛冽(明确:磬口(qng) 忙碌(l) 脂粉奁(Iin) 灼灼(zhu) 嘻笑(x) 褪尽(tu) 朔方(shu) 凛冽(lnli) )作者简介: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雪一文选自散文集野草。写作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

9、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 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

10、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绝妙的雪景图。文体介绍:本文是散文诗,它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散文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形式比较自由。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展开想象,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两幅什么样的雪景图?这两幅雪景图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是怎么描写的?明

11、确: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江南的雪:富于生机、孕育生命、易于消逝北方的雪:孤独坚硬、不粘连、蓬勃奋飞江南雪景图:总特征:滋润美艳之至 具体描绘: 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梅花 深黄磬口的腊梅 冷绿杂草在雪下 丰富的想象: 确乎没有胡蝶 蜜蜂嗡嗡闹着 塑雪罗汉的孩子北方雪景图: 总特征: 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 具体描绘: 形:如粉如沙不粘连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风里蓬勃奋飞 曰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2.你觉得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有不同之处吗?作者一反对江南雪景描写时温婉、缠绵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有脉脉

12、温情的恬淡、和平、安宁的图景,而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3.这两幅图相比较作者更喜欢哪一幅雪景图,为什么?作者从哪句话中表明?北方雪景图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暖国的雪缺乏“冰冷和坚硬”,是一种单调,是一种不幸。“灿烂”是指“北方的雪”,它的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先赞赏的。 4.你更喜欢哪一幅雪景图,你觉得作者只是在写雪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江南的雪象征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北方的雪象征为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著抗争精神,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13、。江南的雪是一种温润、宁静的美,但还需要北方的雪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三、揣摩语句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的不屈的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形容江南雪的什么特点?)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

14、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它成为了雨的精魂。4、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转折处嵌入一个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鲁迅独特的语言风味的体现。四、结合背景探究主旨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记忆中的故乡江南的雪景,从作者对孩子们堆雪人一段的描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理想中温暖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幅是现实中居处的朔方的雪景。从作者的描绘来看,表现作者对现实中搏击严寒的力与光的赞颂。说到这里老师很自然的会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作者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同学们在刚才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讨论后明确:作者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虽身处孤独而永不颓丧的伟大品格和战斗精神。(鼓励学生有创意表达,不求统一答案)布置作业1、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下节课检查。2、自学四人谈,要求:扫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结合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好标记。板书设计雪鲁迅南方的雪景 北方的雪景 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不能持久 但是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独立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