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155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光学性质地观测分析报告林兰凤(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晶体光学性质的观测分析学号:10329056 某某:林兰凤 班别:10光信息二班合作人:陈蕾清 实验日期:2012/11/08, 2012/11/15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单轴晶体光学性质,晶体的消光现象,干预色级序;2 了解偏光显微镜原理与掌握其使用方法;3 观测晶体的类别,轴向和光性正负等过程,估计晶片光程差。二、实验仪器XP-201型透射显微镜:光源,起偏镜,聚光镜,旋物台,物镜,补偿器插口,检偏镜,勃氏镜,目镜。三、实验原理一晶体双折射、光率体。折射率与光的传播方向与光矢振动方向有关的晶体称为各向异性晶体。光通过各向异性晶体时会出现双折射现象,并表现出偏振性质。在各向异性晶体中

2、总是存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不会不会发生双折射现象,称为晶体的光轴。据此又可将晶体分为单轴晶跟双轴晶。其中,折射率不随入射方向而改的成为o光或寻常光,折射率随入射方向而改的成为e光或非寻常光。o、e光都是偏振光。可以用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示晶体中光波各矢量间的方向关系,与各传播方向相对应的光速或折射率在空间的取值分布,这类图形称为晶体光学示性曲面。光率体就是最常见的晶体光学示性曲面,它是以主折射率为主值的椭球。单晶体中的称为正光性单轴晶,反之称为负光性单轴晶。图1 单轴晶光率体的三种中心截面图1给出了单轴晶光率体的三种中心截面。圆截面:垂直光轴的圆,半径为;主截面:包含光轴的椭圆截面,它的一个半径为,与

3、光轴垂直,另一个半径为,与光轴平行。O光振动方向必垂直于主截面,e光的振动方向如此平行主截面;任意截面:是一个椭圆,截面法向N与光轴成角。二正交偏光干预: 在偏光显微镜中,当上下偏光镜的振动面互相垂直时,称为正交偏光镜。如在正交偏光镜间不放入任何介质或放入各一样性晶体时,光线无法通过正交偏光镜,所以视域是黑暗的;当放入各相异性晶体时,由于晶体双折射效应和晶片厚度、晶轴取向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干预现象。图2 正交偏光镜间的干预现象由光学知识:如图2所示:当在正交偏光镜之间参加一各相异性晶体时,一束波长为的光波经正交偏光镜和晶片后,会变成大小相等而振动方向相反,频率一样,位相差恒定的两束光o光和e光

4、,它们满足干预条件,由平面波叠加原理,其合成光波振幅为: 1其合成光强: 2由上式可以看出:正交偏光镜干预光强分布状况与晶体轴向与起偏器夹角,厚度,双折射率与入射波长有关,为透过起偏器后的偏振光振幅。1、单色光干预对于单色光,当时,即当晶体的轴向与正交偏光镜其中之一的偏振方向一致时,合成光强为0,视野全暗,此现象称为消光现象,此时,晶片的位置称为消光位置。当时,即当晶片的轴向处于两个偏光镜的偏振方向中间时,合成光强最大,视野最亮。显然,转动晶片360,会出现四暗、四明现象。 当晶体的双折射率不变时,厚道变化,这相当于石英楔子的情况,不同厚度的光程差也不一样,所以当石英楔子由薄至厚插入时,就会观

5、察到有规律的明暗相间的干预条纹。2、白光干预用白光照明时,由于各色光波长X围不同,所以对于某一个值,不同色的光不可能同时达到相消或相长,干预条纹是由光强不为零的各种单色光混合组合而成,称为干预色。干预色随着晶片厚度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就是干预色级序,大约每560nm光程差划分一个干预色级序,通常可分为四个级序,光程差越大如此干预色级序越高。每个干预色级序中,颜色的一次明显改变称为一个色序,各色序之间颜色是连续变化的。对于同一石英楔子,波长越短,其明暗条纹间距亦越短。3光程差补偿原理如果在正交偏光镜间放两块晶片,设光线通过晶片1和晶片2的光程差分别为和,当两晶片同名轴快慢轴平行时,如此通过两

6、晶片的总光程差,其干预色比原来两晶片单独放入时的干预色都高;当两晶片异名轴平行时,如此通过两晶片的总光程差,其干预色比其中之一晶片单独放入时的干预色低。假如两晶片的光程差相等,如此0,此时两晶片的光程差互相补偿,视域全暗。上述光程差叠加和补偿的规律称为补色法如此。假如将晶片2换成石英楔子,且慢慢推入石英楔子,使逐渐增加。此时,如果晶片1与石英楔子同名轴平行,总光程差是递增的,导致干预色逐渐升高;如果晶片1与石英楔子异名轴平行,总光程差是递减的,导致干预色逐渐降低。所以如果知道一个晶片快慢轴方向知道,可以通过干预色升降情况可以确定另一个晶片的快慢轴方向。还可以通过查表估算另一个晶片的光程差。三锥

7、光干预:在正交偏光镜的条件下,在光路中参加聚光镜和勃氏镜便构成了锥光装置。通过锥光装置在视域中出现的干预图像称为锥光干预图,它不是晶体本身的像,而是锥形偏光通过晶片后到达上偏光镜所产生的干预效应的总和。图3 单轴晶垂直光轴切片锥光干预图当晶片为垂直光轴切片时,如图3所示,光锥中有一系列光通过晶片,每一条光在晶片中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振动方向,它们的折射率分别为和;包含在PP或者AA面与光轴组成的面主截面,非常光是在PP或者AA面内振动的,寻常光如此是在垂直主截面的面内振动。因此通过晶片后光的偏振方向不会改变,都平行与下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镜偏振方向垂直,不能通过上偏光镜,因此在视域中平行PP

8、和AA方向就会产生一个黑十字消光影。单色光的锥光干预除了有黑十字消光影之外,还有互相交替的亮圆环跟暗圆环。这是因为不平行与PP、AA方向的光在晶片中分解成两互相垂直的偏振光。从光锥的轴愈向外,光程差愈大。如果这个光程差为波长整数倍,就会产生相消干预,视域中出现暗环;如果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如此产生相长干预,视域中观察到一个亮环。如果光源是白光,仍然可以观察到黑十字消光影。不同的是原来的黑亮相间圆环变成交替出现的彩环可以利用垂直光轴晶片的锥光干预来判断和检验晶体光性正负。在垂直光轴切片的锥光干预图上,o光跟e光的振动方向如如下图4所示。此时插入试板,观察干预图中四个象限干预色序的升降,根据消光原理

9、判断是快轴还是慢轴,从而确定待测样品光性正负。图4单轴晶体光性正负的测定三晶体旋光性、埃利旋:当一束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后,光的振动方向会随着在物质中的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渐发生旋转,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称为旋光物质。旋光有左右旋之分,因此旋光物质也有左旋物质和右旋物质之分。对于旋光物质而言,振动面旋转的角度与通过旋光物质厚度d成正比,即其中,比例系数称为该旋光物质的旋光率,它是一个与入射光波长有关的量。如在正交偏光镜中参加左旋或者右旋石英片,当石英片厚度很薄时,干预图仍是黑的,一般不易观察到偏光面的转动。如果石英片厚度较大,干预图就不再是黑的了。对于单色光,将分析镜转动一个角

10、度,即可使干预图重新变黑。对于白色光,当转动分析镜时会所发生颜色上变化,对于左旋或右旋石英,当分析镜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时,晶体的颜色会由绿色变蓝色在变为紫色。在聚敛光中,光轴干预图的中央局部会出现与正交偏光镜一样的现象。如果将相当厚度的右旋与左旋石英片叠置在一起,在聚敛光中可以看到特殊旋转干预图,称为埃利旋,其四臂或是右旋或是左旋,主要决定于是哪一晶片放在下面。右旋石英置于左旋石英之下,会观察到右旋。左旋置于右旋石英之下,会观察到左旋。所以可以利用埃利旋在晶片中识别由左旋和右旋两种石英单体所构成的双晶。四、实验内容与现象记录1,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2,校正仪器中心

11、,即调节物镜光轴与物台中心重合。选用低倍物镜,载玻璃片上选一小黑点,并将小黑点转制十字丝中心,转动载物台,如物镜光轴与载物台中心不重合,小黑点会绕一圆心转动,此圆心即为载物台中心,调节物镜中心调节螺丝,氏物镜中心移至载物台中心,反复重复调节直至小黑点不再转动为止。实验时间:2012/11/08 14:30实验操作:校正仪器中心完毕3,调整上下偏光镜正交,并使目镜十字丝与上下偏光镜偏振方向平行;在正交偏光镜条件下,将不同的晶体放在载物台中心,缓缓移动载物台一周,在目镜中仔细观察,准确,完整,简练地描述和记录你所观察到地原始实验现象。深刻理解什么是全消光,什么是四次消光;并判断给出地几种未知样品是

12、各向同性质还是各向异性。实验时间:2012/11/08 15:15实验操作:1. 观察全消光现象与几个晶片的消光现象,把看到的现象填入表格一中 载物台上不放任何的晶片,调节起偏器与检偏器,可以看到,当两片偏振片偏振方向平行时,通过目镜上可以看到视场最亮;当两片偏振片偏振方向垂直时,通过目镜上可以看到视场全暗。这就是全消光现象。 把A4晶片放在载物台中心,缓慢旋物台一周,发现四明四暗现象,这就是四次消光。将最明、最暗时的转过的角度填入表格一中。 同理,用B片替换A4晶片,重复以上操作,也观察到四次消光现象。 用C片替换B片后,发现无论如何旋物台,视场的亮度都毫无变化。表格1:观察晶片的四次消光数

13、据记录A1晶片载物台转过的角度/明暗变化明暗明暗明暗明暗角度变化/B晶片载物台转过的角度/明暗变化暗明暗明暗明暗明角度变化/C晶片明暗无变化 表格2:观察晶片的四次消光现象记录晶片样品异同性现象A1晶片各向异性随晶片转动一周,目镜中互明互暗交替四次,明亮呈绿色B晶片各向异性随晶片转动一周,目镜中互明互暗交替四次,明亮呈淡黄色C晶片各向同性一片黑暗,转动晶片无色彩变化实验分析:上下偏振片偏振方向正交,所以不加晶片的时候,视场全暗。但是参加晶片之后,改变了偏振方向,对于单色光,当0,/2,时,sin20,即当晶体的轴向与正交偏光镜其中之一的偏振方向一致时,合成光强为0,视野全暗,出现消光现象,此时

14、,晶片的位置为消光位置。当/4,3/4,5/4,时,sin21,即当晶片的轴向处于两个偏光镜的偏振方向中间时,合成光强最大,视野最亮。因此,转动晶片一周,出现四暗、四明现象。所以实验时会发现晶片转到某些地方的时候,偏振光完全经过上偏振片;转到某些地方的时候,偏振光完全正交偏振片,消光。通过角度变化的比照,可以看出,角度变化大概是45,符合四次消光原理。判断晶片是各向同性还是各向异性:因为A4与B晶片随着光轴转动的角度变化而产生明暗变化,所以是各向异性晶体;C晶片如此没有明暗变化,所以是各向同性晶体。4,对已检出地各向异性晶片,用一级红插片判别其慢光方向,并估计其光程差,说明判断依据。正交偏光镜成45度的位置,然后在试片孔中缓缓插入石英楔子,记录视域中出现得干预色,查阅表,根据其色序升降确定样品得慢光振动方向。同理可对斜切和平切片进展上述操作,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对垂直切片进展观测,看看能得出什么结果。实验时间:2012/11/08 15:45实验操作: 将一级红插片插入补偿器插口,可以观察到视场的颜色变成了紫红色。 将A1晶片放在载物台中心,缓慢转动载物台,发现视场的颜色大概在干预级序I的下半局部与II的上半局部,具体颜色为橙色与绿色之间。表格3:晶片与一级红插片叠加后的现象A1晶片角度/75 165颜色蓝绿 淡黄波长/nm760 375B晶片角度/23 113颜色淡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