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3148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2010届高三地理考前训练题北极星一、读某日某地太阳运行路径及夜晚北极星高度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日,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是20 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 D.赤道上正东方向日出2该日前后 (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C.我国华北地区北风凛冽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徙【参考答案】1.B 2.D【命题意图】1.关注自然地理的重难点知识地球运动;2.查漏补缺前几次市调研卷中未出现太阳运行路径的相关试题。【覆盖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季风洋流;气候。【使用建议】关注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归

2、纳各类光照图的分析要点与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图图转换的技能。二、2010年4月16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下图是冰岛火山灰扩散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4月15日14时4月16日14时4月17日8时冰岛火山灰扩散示意图图例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 )A. 7,a B. 3,bC. 2,cD. 1,d2关于此次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火山灰危害人体健康C.融化当地冰川,形成洪水 D.可能使地球“降温”3要实时监测此次火山灰的扩散趋势及影响范围,可

3、采用的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IT【参考答案】1.B 2.A 3.C【命题意图】关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热点地理事象,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覆盖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3S技术。【使用建议】还可以根据火山灰的扩散趋势,了解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相关知识点。三、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灾害。读2010年1-4月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和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距平是指与多年平均状态的差值)。回答下面问题。-4-224图例-4-2-1-100112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单位:)2010年1月1日4月21日图例全国降水

4、量距平百分率图(%)2010年1月1日4月22日1.据图分析,造成此次旱灾的自然原因有_。2.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滑坡、泥石流频发 B.引发森林火灾 C.野生动植物数量减D.病虫害加剧 E.土壤盐渍化严重3.严重旱灾对下列工程影响最大的是 (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4.受西南旱灾影响,以下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上涨的是 ( )A.茶叶 B.鲜花 C.棉花 D.甘蔗 E.大豆5.西南旱灾损失巨大,启示我们在干旱发生前应注重积极预防,请从保障用水和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提出预防措施。【参考答案】1.气温较常年偏高,蒸发旺盛;降水量较常年偏低。2.BCD 3.

5、B 4.ABD 5.保障用水措施: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农田水利建设等);合理开采地下水;保护森林植被等;节约用水措施: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上培育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生活上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与节水行为等。【命题意图】1.关注09年以来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了解其危害和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2.引导学生审题,掌握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覆盖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使用建议】可对西南干旱的成因、影响及防灾减灾进行适度拓展。如下:(1)此次旱灾严重的成因自然原因: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

6、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人为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植被破坏较为严重。(2)旱灾造成的影响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减产严重;影响春耕春播;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蔗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3)旱灾防御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等。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水

7、源地的生态保护等。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份额分布图材料二: 2010年,控制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出口的世界三大铁矿商凭借垄断和市场需求旺盛两张王牌,向全球客户提出大幅度涨价,中国钢铁企业面临严峻压力。中国钢铁协会希望能够把铁矿石谈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为铁矿石谈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1.2006年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试分析其成因。2.高价铁矿石让我国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若其将此转嫁至下游产业,则有可能造成成本升高的是 ( )A.化学工业 B.机械工业 C.电子工业 D.造船工业 E.房地产业3.面对三大铁矿商

8、的大幅涨价,为保证我国钢铁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请提出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且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范围广;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东部山地阻挡海洋湿润气流向西深入 。 2.BDE 3.开源:扩大铁矿石的进口渠道;加大铁矿的地质勘探;扩大国内铁矿的投资,鼓励低品位矿的开采;节流:技术革新,提高铁矿石的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储备机制与储备基地。【命题意图】关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资源,主要考查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覆盖考点】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工业生产活动 3.自然带的成因【使用建议】可迁移到其他重要资

9、源的合理利用,如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五、下图是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大气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并且正好经历阴雨的是 ( )A甲B乙C丙D丁2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高低高B风向:南风西南风东南风C气压:高低高D降水:晴雨晴3此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长江口海水盐度较低 B天山雪线上升C北极地区天文观测最佳时期D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参考答案】1.A2.3.【命题意图】1.强化学生图图转换能力; 2.强化重要知识点锋面、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3.大尺度区域的粗略定位。【覆盖考点】.天气系统的特点 2.气压带风带北

10、半球海陆气压中心的分布【使用建议】掌握不同类型天气系统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图图转换的方法,学会将复杂的变式图转化为熟悉的常规图。六、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区域城市发展过程依次是 ( )A- B- C- D-2该区域城市发展必然导致 ( ) 城市环境恶化 植被覆盖率减少 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A B C D【参考答案】1.B 2.D【命题意图】1.以图的形式,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加,等级提升;2.提醒学生,要辩证的看待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不一定会带来城市环境恶化。【覆盖考点】城市化的过程

11、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用建议】可以迁移到农业、工业、产业转移等生产活动以及人口迁移(流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学会辩证分析。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滩涂面积广,地处中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等三大经济轴线的交会处,区位优势独特。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洼地”。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6月10号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材料二:江苏省示意图。1评价江苏沿海地区开发的条件。2根据江苏

12、沿海地区的资源条件,应优先开发的产业有 。港口与现代物流业 海洋医药、海洋食品等海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滨海湿地旅游业 新能源产业 商品谷物农业 3从地理角度分析江苏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参考答案】1.有利:(1)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等三大经济轴线的交会处;(2)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风能资源、海洋资源等丰富; (3)国家政策支持;不利:(1)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和常规能源贫乏;(2)工业基础较薄弱; (3)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2.3.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海岸带生态保护、防治海洋污染等。【命题意图】本题以江苏沿海开发为背景材料,把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等考点有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