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31242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一)常识部分:1.作家作品: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本文选自2001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8年第九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本文选自晚报文萃1990年第5期。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

2、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2)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

3、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二)基础知识部分:1.应掌握的字词:萨s矜jn阪bn噙qn翩pin淇q冉rn簰pi梭su苟gu籼xin蕊ru矢sh钵b2.多音字:b停泊shui率先q歌曲i挨打泊率曲挨p水泊l圆周率q弯曲i挨家挨户3.形近字:崖y悬崖失sh损失遗y遗留籍j籍贯冉rn冉冉擒qn擒拿涯y天涯矢sh矢志遣qin遣送藉j狼藉再zi再见噙qn噙泪4.词语(课文注解以外):据自己的词语积累量和对文章理解的需要归纳。例如: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声、截止、丰硕(三)课文的理解分析:第一篇: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4、1.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2.背景:申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邓小平视察北京亚运村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3年开始首次申办,到2001年7月13日申办成功,“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现在中国已具备了办奥运会的各个方面的条件,相信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国一定会开的最完美、最壮观、最成功。3.结构: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

5、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确凿数据:118-参加数,第一轮44、第二轮56)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4.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5

6、.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6.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第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1.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2.背景:19

7、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样的报道有很多,而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离的情景的唯一一篇。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此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3.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3.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

8、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4.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5.特点: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试卷作者: 加入日期:06-08-27一、语基部分1选择所给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A矜持(jn) 披挂上阵(gu) 序幕(x) 笼罩(lng)B邻近(ln) 水泄不通(xi) 掩映(

9、yng) 秧苗(yng)C淘汰(ti) 世人瞩目(zh) 障碍(zhng) 搅拌(jio)D承诺(no) 矢志不移(sh) 迂回(y) 遗传(wi)2按所给读音组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曲(q) 歌曲 乐曲 弯曲B降(jing) 降落 投降 空降C相(xing) 相片 宰相 洋相D累(li) 劳累 积累 拖累3解释加粗词语。兵不解甲:_矢志不移:_肆虐:_易帜:_风度翩翩:_4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漂扬 掩应 冉冉升起 B承诺 穿唆 奉命C答辨 父本 灵光 D放弃 大厦 流淌二、语言训练:按要求回答问题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

10、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1上面这个长句的内容包括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清你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_、_、_。2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每个短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连贯自然: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三、阅读拓展(一)窗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

11、,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即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

12、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奇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么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听到

13、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户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户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满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