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31135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罗有志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2、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论魏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悉如外人便要还家欣然规往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渔人甚

3、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1、D2、C 3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

5、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不以物喜

6、,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

7、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 13、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4、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8、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

9、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

10、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

11、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24、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四、简答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

12、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7.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13、: 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9.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 10、“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