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31003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凝眸( ) 远眺( ) 甲胄( ) 襁褓( ) 吞噬( )诅咒( ) 粗犷( )提示:这一题比较容易出错的几个字是“胄”“噬”“犷”,查字典就可解决。答案:mu tio zhu qing sh zhu gung2.词语积累很重要,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1)惟妙惟肖:(2)心血来潮:(3)百无聊赖:(4)赫然在目:答案:(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2)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3)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无聊。(4)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3.填空。 伯尔(19171985),_国小说家,出生于科隆

2、一个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1945年4月被俘入战俘营,12月获释。1947年发表小说,1951年成为专业作家。1972年因“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的灵敏技巧和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_奖。1985年去世,举国哀悼。答案:德国 诺贝尔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阅读小说,请你写出本篇小说的基本要素。(1)时间:(2)地点:(3)场景:(4)情节:提示:认真阅读课文不难从文中找出。“情节”概括要注意简洁。参考答案:(1)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小伤员参军仅三个月。)(2)地点:战地医院。(小伤员三个月前离开的文科学

3、校。)(3)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包括“我”在内大批伤员被运往战地医院,许多人死去。)(4)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2.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提示:文中的“我”由于身负重伤处于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状态。参考答案:“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3.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提示:通过对所处环境的场景描写写想急于弄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也让人想知道他的伤情到底是怎样的。参考答案: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4.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悬念的设置一般

4、都是起吸引读者的作用。参考答案: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战争的残酷,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5.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提示:现实的环境和自己记忆中的有很大的差距,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战争对文明带来的摧残。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

5、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都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必须承认,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学的美术教室里。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学: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但这最后的一所,第三所,也许用不着我讲,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学。在腓特烈大帝中学的楼梯间里,老弗里茨像难道不是特别华丽、特别大吗?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八年书。那么,在其他学校里,为什么不能在同样的地点也挂上这张像呢?而且也这么清晰、显眼,你

6、一登上二楼,它就立即映入眼帘。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

7、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我现在无论如何要把这一点弄清楚。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

8、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 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1.第二段为什么反复写“炮声”,写“我”听“炮声”的感受?提示:要从主人公此时的感受来理解,“炮声”是战争中所有的,但主人公的感受比较特别,要仔细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

9、多么悦耳、多么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之深。2.“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提示:抓住“并无特色”“成批生产”“随便”这几个词入手去分析。参考答案:德国的侵略战争给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也将自己国家、自己民族引入了深渊。3.你认为这篇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提示:这篇小说并没有把人物置身于激烈的战火中,而是让一个负伤的年青人追忆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从这一个特别的角度来揭示战争带来的灾难。参考答案:作者巧妙地把一个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母校里。

10、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伤兵身上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同时从学校的布置暗示了灾难的根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巧妙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远处的青山 高尔斯华绥注 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如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脸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出奇。 “但愿这一切快点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

11、那时我又能到这里来,到一切我熟悉的可爱的地方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我的表针的每下滴答,就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啊,但愿我又能难道这事便永远完结了吗?” 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战争继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1914年8月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在我们一些人中我以为实际在相当多的人中,只不过他们表达不出罢了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

12、青山!” 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此刻我已能在这座青山之上为自己还能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而赞美造物主。我能在这温暖阳光的覆盖之下安然睡去,而不会醒后又是过去的那种恹恹欲绝。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去做梦。不致醒后好梦打破,而且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释。 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往来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夜间还晨露未干。轻如羽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一切是多么愉快。这里见不到凶猛的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把那快乐的小

13、鸟攫去。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到处都是无限欢欣,完美无瑕。这时张目四望,不管你看看眼前的蜗牛甲壳,雕镂刻画得那般精致,恍如童话里小精灵头上的细角,而且角端作蔷薇色;还是俯瞰从此处至海上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几乎活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是只有大自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而且那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都能见得到的。 在这座青山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比往常更加透彻。在我们的一般生活中,一切几乎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的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刊杂志上还充满敌意仇恨;但是在精神情绪上我们确已感到了

14、巨大差别,那久病之后逐渐死去还是逐渐恢复的巨大差别。 整个世界的逐渐恢复生命这株伟大的花朵慢慢重放在人的感觉与印象上的确是再美不过的事了。我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那样。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在战斗、护理、宣传、文字、工事、缝纫以及计数不清的各个方面而竭尽努力的人们当中,很少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才去做的,但是,说来奇怪,这四年来写得最优美的一篇诗歌,亦即朱利安克伦菲尔的投入战斗!竟是纵情讴歌战争之作!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自第一声号角之后一切男女对战争年发

15、出的深切诅咒全都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然而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僵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根据在这里白垩与草地上的工事痕迹,这里还曾宿过士兵。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从没有领略过的快乐,现在我躺在草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晴光。注: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篇散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4.如何理解“远处的青山”的含义?提示:抓住前文“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这些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参考答案: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幸福、纯美和仁爱。5.“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此句中的两个“如此”分别是什么意思?提示:做这一题时注意前文所用的一个比喻名,作者把自己的创伤比作为草叶受到的压迫,但是又恢复地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