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30877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 大家对于写读后感这件事应当都不生疏了,读后感须要着重描写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语言文字肯定要有感染力。下面是我和大家共享的志向国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供应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志向国读后感通用范文1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志向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具体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这个学期,我专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志向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灵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

2、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辩,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国”的蓝图,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图心目中的志向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驾驭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驾驭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驾驭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需是有护卫国家的才智和实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切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

3、城邦的正义。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确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听从统治者的全部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志向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憧憬。 志向国读后感通用范文2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溢才智的火花因而很简单使阅读实力与理解实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志向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如此虚无缥缈的书名的煌煌巨制肯定也写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使人没有读下去的志气。曾经因为看莎士比亚文集,对几乎是纯对话的文体心存恐惊,觉得这样的作品会因为情节

4、的缺乏而造成爱好的缺乏,看着太累。 现在不知道是因为我长大了,对情节没有过去那样依靠,还是译者的水平,还是柏拉图语言中所达到的妇孺可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还是我自己的愚昧无知快乐多,读同样是对话体的志向国,第一卷下来我竟丝毫不感到乏味和疲惫。虽然几乎没有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但从柏拉图(尽管书中的主要谈话者以苏格拉底的名义出现,但由于柏拉图是志向国的作者,我情愿将他当作柏拉图。或者说,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谈话中的思想。)有些俏皮但充溢思辨才智的语言中,我却仿佛看到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们的唇枪舌剑的场景,看到柏拉图一层层地将对手驳倒,看到一群张口结舌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红耳赤的模样和柏拉

5、图有点坏坏的笑容,看到了他们的一笑一颦,一惊一怒。也可能是大一,大二时候看辩论赛的惯性吧,我尽然很享受他们这样的一种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我情愿在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的对话中思索,情愿在柏拉图讲解并描述的一个个故事中联想,仿佛我的脑子是在转动着,尽管时时常地因为不理解而须要倒着转几次,但因为引导我的人是如此有魅力和劝服力而使我乐于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感受一种许久没有过的阅读的快感。 确定的,以我现在的阅历阅历、学问结构和实力,我对志向国精神实质的理解是相当肤浅和粗陋的,甚至都没有触及问题的皮毛极可能是隔靴搔痒。我不行能有见地地发表对志向国的看法的,也没有方法很系统的说出它有什么好来,说出它的价值

6、所在。我只是觉得很欢乐罢了,因为觉得有意思所以笑了。 但是,给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理解空间,开卷有益,能领悟到多少就是多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志向国,这也是很多传世巨著的共性吧。尽管这是专业课的举荐书目,我却不想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此,这是说得好听的,其实是说我的思维未必可以达到从专业或者哲学角度思索和分析的高度,我只想记叙自己对书中字句的一些理解以及由他们引起的一些联想。纯系感想,无关学术,如有雷同,实为巧合。 志向国读后感通用范文3 志向国的开篇从最日常的对话引入,苏格拉底在献祭和观看表演后回城的路上被普来马库斯挡住留下谈话,经过来回的对话,苏格拉底提出“正义者是欢乐,而不正义者是苦痛的”

7、这一观点,虽然这一观点虽然是辩论结论,却是未经具体审察的,因为连基本的“什么是正义”还未有定论。所以接下来应当首先去看什么是正义。此时柏拉图大开脑洞,提出了先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是什么,然后再来看个人的正义。 如何评价这种“由大见小”的方法呢?我直观的感受是赞美柏拉图的才智。看到二者不仅在静态的内部结构上是一样的,不同政体和对应着的不同灵魂,而且在各自动态的转换也是特别奇妙地吻合。对我个人而言,从大的国家来看个人,以及从个人来看国家也都是特别新奇和好玩的视角。这种方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志向国究竟是一部关乎个人华蜜的伦理说著作还是关乎城邦华蜜的政治学著作,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完

8、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回到柏拉图的论述,庆幸在当时还没有对哲学有着像现在这样对于哲学的分门别类,他的思索是问题而非学科框架驱动的。在志向国第四卷434E中,他提出不仅仅是要由大见小,还要将“两处所见放在一起比较探讨”,以便可以“照见了正义”。由此可见柏拉图并不囿于某一类学科的限制,他最终的落脚点的不止是个人或者城邦的华蜜,而是他认为更实在的关于正义的理念。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建立源于单个的人不能自足。基于对日常的基本须要,不同职业的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各自的工作来相互满意生存须要,一个“猪的城邦”建立起来了,随着城邦的扩大,不断有新的职业产生,新的阶层也出现了。城邦基本的三个阶层为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每个阶层都最擅长从事他们的工作。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城邦内建立了分工原则,分工的依据则是依据各人的天赋,每个人发挥自己所长,特地做一项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柏拉图特殊谈到统治者应当是年纪大一点的最好的人,护卫者应当具有护卫国家的才智和实力,而且应当真正关切国家的利益,在随时的考察中也能保持护卫国家的信念。这些特征为后面的美德尤其是正义的绽开做了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