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30175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溧阳市西平小学 戎建平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学习新

2、知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回答出示: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反馈:预案 535(元) 1520=35(元) 5320=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

3、也是先算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 = 15+2= 35(元)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它们

4、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53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先算的什么?为什么?(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第二个先算53得到的15写在前面,就和5320的计算过程一样了呀,与这个算式不匹配。20在前面移下来时也应该写在前面。第三个算式应先算乘法。 第四个:没算的部分没有移下来。(注意提问材料提供的学生是否明白错在哪里)比较:2

5、+5和53+0计算时又有什么共同点?(仍然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仍然先算5)(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计算时都是先算乘法)最后还要答(学生答)6、解决了小军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出示情境图录音)小晴买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同学们这个问题你理解吗?要求找回多少元,应该怎么想?你能说一说数量关系吗?(50元-2盒水彩笔的钱=找回的钱)根据分析,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如果你真的遇到困难,老师这里还有爱心小贴士)出示:爱心小贴士:列一列: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一算:用递等式算一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反馈:展示收集到的

6、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50-1 -152 50152=030=0-50 =30=2(元)20(元) =20(元)学生交流:这三个算式你赞同哪一个?先想一想,再和身边的同学讨论讨论?(同桌相互说说想法)集体交流:(1)你赞同哪个?为什么这样列综合算式?(联系数量关系)50为什么写在号前面,152为什么写在号后面,你是怎样想的?(2)这道综合算式先算的什么?为什么?(先算乘法,因为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的价钱)(3)逐个评讲其它两个计算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在哪里呢?(30写在前面了)(先算的结果未必先写在前面,50在号的前面应先移下来写在前面)第三个问题在哪里呢?(注意没算的部分要移下来)

7、比较:这个综合算式和刚才的两个算式比又有什么不同?(有乘法和减法)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仍然要先算什么?7、小结:像这样算式里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叫乘加混合运算,含有乘法和减法的运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乘、加 乘、减混合运算)刚才我们做了三个混合运算,观察这三个算式,想想计算过程,你有什么结论?(如得出,则具体化)(如得不出:则从具体出发:“这个算式里面有什么运算,这个呢?都是先算什么?引导概括总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 相互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2)独立计算()做完后选一名

8、同学的展示、校对、评讲,并选择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根据今天学习的结论说一说)2、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你发现的问题和同桌说一说,并改正。集体交流,说说错在哪里?3、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236+20 781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选择一题说说为什么先算乘法?、学到现在,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一开始有同学直接写出综合算式的结果,后来我们又学会了用递等式计算。信封里还有两道题,你准备怎么算?出示 50103 53478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现在你打算怎么算?为了正确计算,数值大的混合运算应选择用递等式计算。三、反思回顾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

9、个算式,想看吗?出示:0-2045 看到这道算式,你首先想要研究什么?(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教后反思】一、 关于综合算式计算时的书写格式递等式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前学生计算过含两个运算符号的算式,都是直接写出得数,用递等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递等式是有着固定的书写格式,是一种规范.前几次试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有没有办法能清晰地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但是递等式的书写形式学生是讨论不出来的。所以课堂上这个环节费时又费力。而且还达不到目的.这个内容是需要教给学生的,是给于告知学生的东西,包括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的书写位置,第一步没算的部分怎样处理等等都

10、是要教给学生的.然后让学生模仿格式用递等式算一算.二、 关于这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形成算法的问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很容易思维定势,导致错误。那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依据应该是数量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是这样.要求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既是列式的依据,也是算理,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饯?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饯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这就是为什么先算乘法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重心应该让

11、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根据提出的问题想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紧扣数量关系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三、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要不要溯本求源的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去,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既能训练对数量关系的掌握,又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但如果没有情境,又该怎么解释?是不是因为乘法更加简便呢?比如:例题中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为什么不列成5+5+20,而想到53+2先算x3,所以先算乘法是因为简便。很有道理啊.为什么先算乘法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究其根源.我想没有必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在试教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数数的环节,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表示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因为乘法比加法更方便,更优越所以先算乘法。但学生的感悟不深刻,实际的效果不够理想,干脆去掉了这个环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