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期末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301373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期末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上物理期末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上物理期末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上物理期末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上物理期末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期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期末(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物理期末总复习提纲刘佳琪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3、回声(1)产生: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2)应用:回声测距。4、人耳听声:()听声过程:外界的声波进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等听觉器官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听声条件:物体振动发声;声音的频率在听觉范畴之内;具有传声的介质;有良好的

2、听觉器官。5、音调:声音的高下。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声源的远近和声音与否集中有关。、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构造决定。音色是“听声辨物”的根据。 8、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噪声的控制:(1)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9d;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能超过70d;为了不影响休息睡眠,噪声不能超过0B。()控制噪声的措施:避免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避免噪声进入人耳

3、。10、超声与次声:人的听觉频率范畴是0Hz0Hz。低于0H的是次声,高于Hz的是超声。、声的运用:(1)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 1、光源: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等是光源,但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或者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路线不一定是直线。(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森林中地面上的阳光。(3)应用:激光准直、打靶时的“三点一线”、木工观测木料的平直等。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30m/s,空气中略小,水中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4、光

4、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 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 球面镜: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会聚散作用,应用于太阳灶、太阳炉等。 5、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像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上。(3) 应用:潜望镜等。

5、6、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折射现象: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星光闪烁、池水“变浅”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不不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不小于入射角;光垂直射向界面(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化;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2)颜色之谜: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原色:红、黄、蓝。 不透

6、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 8、不可见光 (1)光谱: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现颜色的光,把它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光谱中排在红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有较强的热效应,合用于遥控技术。 (3)紫外线:光谱中排在紫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有较强的生理效应和荧光效应,合用于杀菌和防伪。第三章透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1)透镜分类:中间厚边沿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沿薄的叫做凹透镜。 ()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达。在凸

7、透镜的中心有一种特殊的点,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这个点叫做光心。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表达。 ()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做发散透镜。平行光线通过发散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凸透镜的焦距f (1)当u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f;(2)当u=2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3)当f2f;(4)当=f时,无法成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增大,像也随之增大,物距减小,像也随之减小,此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且无法被光屏接受;(6)物体通

8、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就减小,像也随之减小;反之,物距减小,像距就增大,像也随之增大; 3、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原理:物距u2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的大小的调节:增大物距同步减小像距(即镜头向后缩),像变小;减小物距同步增大像距(即镜头向前伸),像变大。 (2)投影仪原理:物距当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的调节: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步减小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屏幕上的像变小;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步增大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屏幕上的像变大。(3)放大镜 原理:当物距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的大小的调节:在f的前提下,物体越接近

9、焦点,虚像越大;越接近凸透镜,虚像越小。 、眼睛与眼镜 (1)眼睛的构造及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称于一种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所导致,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所导致,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5、显微镜与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构成。接近眼睛的叫做目镜,接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通过物镜成一种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称于一种一般的放大镜,对这个像进行二次放大。 (

10、2)望远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构成。接近眼睛的叫做目镜,接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目镜的焦距以内接近焦点的位置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该实像放大。(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组凸透镜(物镜和目镜)构成。显微镜的实质是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实质是增大了观测者的视角。第四章物态变化 1、温度:温度是表达物体的冷热限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 ()作用:测量物体的温度;(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量程是32,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是0.。 、温度单位 (1)摄氏温度:用符号来表达。在一种原

11、则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00,0和100之间有1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把-7315规定为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1K。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前,一方面要观测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0的位置; (2)使用时要注意: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足接触,这样才干保证温度计玻璃泡的温度与被测物体温度相似;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体温计除外);待温度计的求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

12、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但再次使用前须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回到玻璃泡内。 5、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热。 (3)晶体熔化必须要同步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4)晶体凝固必须要同步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减少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5)熔化与凝固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物质海波、冰、多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熔化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毕后继续吸热,温度

13、继续上升。 从加热开始,温度持续上升,先变软,再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熔化温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没有拟定的熔化温度熔化图象 温度 时间n 温度 时间/min凝固图象 温度/ 时间/in 温度 时间/m 6、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在汽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只在一定温度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步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蒸发沸腾不同点只

14、发生在液体表面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必须达到液体的沸点是缓慢的汽化是剧烈的汽化使液体的温度减少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相似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取热量 液体要沸腾必须同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 ()液化的长处:气体液化后体积小,便于贮存和运送;此外,将混合气体液化后,根据沸点的不同,便于提纯和分离。 (5)液化措施:使气体液化的措施有两种:减少温度;压缩体积。 (6)影响蒸发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气流: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7、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 (3)实际应用:人工降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