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29767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3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一、班级情况简析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

2、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

3、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四、教学基本思路:(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

5、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实践活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_个比我高的人我找_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五、教学进度:略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二)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共_个学生。虽然大部分人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少数学生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没有很好的养成。刚进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

6、陌生和不习惯,但又天真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可塑性很强。因此,这学期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数,比较,1-10理解,加减,物体图形理解,分类,11-20理解,钟表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天堂,我们的校园,总评。1、熟练统计20以内的物体数量,区分哪些是哪些,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字的构成,读写1到20的数字。2、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和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的关系,熟练计算10以内的一位数加减。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知道符号“=”、“和”,你就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

7、数字的大小。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6、初步了解分类方法,简单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确认半天。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工作认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三、教材分析1、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起到很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2、数学公园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和学习材料4、数的识别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渐形成数的概念,达到熟练计算5、注意学生对

8、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数字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初步建立数字感6、计算教学反映了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认为适合计算的方法7、直观理解三维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四、这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实用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3、注意选择对孩子充满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

9、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2、使学生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一位数和十位数的数字含义,熟练计数20以内的数字,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字,掌握20以内的数字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20以内数字的顺序,比较20以内数字的大小。3、让学生知道三个符号=、并且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4、使学生了解加减的含义,直观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减的关系,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连续加、连续减、加减的混合表达式。5、让学生根据容易的加减运算,一步算出图形应用题。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如果你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会列出公式,指出已经统计过的单位名称,听写答案,读实物或直接看图,听写问题的意思,简单说出与其余的数量关系。6、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对这些数字有初步了解。7、结合专题地图和插图及相关资料,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学会系统地、按地思考。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标准模板(三)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