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29560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滨海新区加快实施“十大战役”,全面落实功能定位,推进开发开放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进一步增强新区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由“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2、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紧紧抓住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功能区开发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新区工业综合竞争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二五”新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9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53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年均增长21.7%;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16亿元,年均增长25.2%;2010年,

3、工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新区工业仍是拉动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实施龙头项目带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新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天河一号”超算中心、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船重工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长城汽车、中粮佳悦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结构加速形成。“十一五”期间,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改造传统制造业,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

4、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拥有“赛象”、“力神”、“天地伟业”等驰名商标,环欧半导体、药明康德、天津钢管等一批企业申报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初步构建起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呈“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趋势。 工业发展载体得到极大拓展。落实我市城市空间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布局了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等产业功能区,新区工业产业布局进一步得到提升,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形成了园区功能互补、产业相对集中的良好发展态

5、势,为新区产业集约发展奠定了载体基础。全面实施新区开发建设“十大战役”,极大增强了新区产业发展综合优势,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为新区“十二五”工业发展积蓄了后劲。塘沽、汉沽、大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街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已建成50多家国家级和市级科研机构、50多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和6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建设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实施了兆瓦级全纤维风机主轴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百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一批以赛象科技、力神电池、金耀集团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在基因药物、信息安全

6、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膜材料等高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开发出世界上首套特巨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国内首台超百亿次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等新产品,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研发体系不断形成和完善。 工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区、北疆电厂被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单位),建成了新泉海水淡化、钢管公司高温余热发电、汉沽垃圾焚烧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工业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园区生态化改造,创建绿色工业产业园区,积极推动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示范创建工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7、区”,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噪声及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等6大类工程,新区200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工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新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相对于新区工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有待提高。二是产业发展尚不协调,产业布局还相对分散,产业链条与配套能力不够完整。三是产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转化能力尚需进一

8、步增强,嵌入式研发有待向根植性研发转化。四是工业产业带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端制造业带动中低端制造业、工业带动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有待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尚待激发。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工业继续保持在新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工业规模、效益增长以及创新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新区工业仍将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立足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瞄准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发展目标,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滨海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新调整。后金融危机时代,西

9、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虚拟经济向强调实体产业转变,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标准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调整时代,日益加剧的国际产业技术发展和竞争态势,对新区工业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面对国际竞争的新环境,要求新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更策略性地参与全球新型产业分工和竞争,加速从制造业高地向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升,进一步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绿色化、集成化、开放

10、化进程,实现新区工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全面、深度对接,探索工业创新与开放发展的新模式,着力提升新区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国家战略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传统工业的数量扩张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要求,新区肩负着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新区工业一方面要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带动服务业、促进城市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

11、走出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全国工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面对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滨海新区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工业基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优势工业的产业价值链提升,成为国家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抢抓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国参与国际新兴技术产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互动,构建研发增值、制造增值、服务增值的三位一体工业增值体系,引领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三、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呈现新格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

12、全方位、大范围、多方式流动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竞相发展,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兴区域经济带加速崛起,新区工业面临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等方面的艰巨任务,对新区工业打造新竞争优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区域竞争的新环境,要求新区工业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优化工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实现工业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工业发展的区域辐射与带动作用,成为拉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3、的新引擎。 四、综合配套改革营造新环境。新区组建统一的行政区,在涉外经济、科技体制、土地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体制机制保障。 面对新区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新区将统筹区域工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积极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工业协调管理的新模式,推进产业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形成促进工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五、工业化新趋势要求创新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与环境

14、约束将进一步趋紧,世界工业发展呈现科技创新、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新特征,资源能源短缺、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未来新区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结合当前新区工业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面对向后工业化转化的艰巨任务,新区工业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工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相互渗透,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挥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和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三章 “十二五”滨海新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

15、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提出的“努力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五个争创”、“四个注重”、“五个着力”和“一个加强”的重要要求,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和新区“十大战役”的重大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区工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着力加快发展绿色、循环、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二、总体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以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打造四个基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提升一个动力:推动工业增长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