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28944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制品可操作性前提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操作性前提方案1. 目的通过制订并组织实施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防止公司鼠、蝇、蚊等有害病虫的孳生,保证生产现场、工器具清洁卫生,操作人员符合卫生标准,防止污染物造成的不安全、不卫生,促进文明生产。2. 适用范围及依据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标准操作。本规范在公司前提方案的基础上,主要依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94)、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12694-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相关规定编制而成。3. 职责参照公司管理手册中的相关职责。4. 内容4.1生产用水(冰)控制4.1.1控制目标确保生产用水(冰)安全、卫生

2、,防止生产用水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4.1.2控制措施4.1.2.1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所用水为市自来水提供,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即:游离余氯:水管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4.1.2.2由疾病预防中心每年很多于2次对水质全项目进行检测,技术部每天对自来水的余氯进行检测,每周对自来水的卫生项目检测一次,一年内保证对所有水龙头都检测到,检测报告存档备查。4.1.2.3水源和供水设施由设备工程部管理,生产用水首先经过消毒处理,保证水质的安全卫生

3、;品管人员在每次生产前对水质进行感官检验。4.1.2.4画出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不同水管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热水管用红色。通往加工车间的主输水管安装防虹吸的单向阀。4.1.2.5制冰用水按以上生产用水的卫生标准检测微生物指标。制冰设备和盛装冰块的器具用不锈钢制成,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况;制冰和存冰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4.1.2.6车间和厂区污水排放畅通,不得倒流,在生产用水管道和非生产用水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联系。4.1.3纠正措施4.1.3.1当出现余氯检测不符合要求时,首先由检测人员通知设备工程部及时调整消毒方案,同时将该时间段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由品管员随机抽样送技术部

4、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时,方可发货,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4.1.3.2当水源经市卫生局检测发现指标不符合要求时,首先终止使用此水源,并对该段时间使用此水源加工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同时并及时通知设备工程部进行调整,对此水源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平时质检部门检验结果不合格时,由设备工程部重新制订消毒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指标合格后再正常生产、检验。4.1.4监控和记录保持4.1.4.1技术部出具的检验结果。4.1.4. 2市卫生局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4.1.4. 3技术部出具余氯检测报告。4.1.4.3品管部填写每日卫生消毒检查表和每月卫生消毒检查表。4.2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

5、控制4.2.1控制目标保持食品接触表面清洁,防止污染食品。4.2.2控制措施:4.2.2.1与产品相接触表面的要求a. 无毒、无吸收性、不易碎且光滑。b. 不使产品着色或锈蚀,耐腐蚀和磨损.c. 严禁使用木制品、皮革制品及纤维织物等。d. 不会因热水、清洗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或消毒而发生破损或变化。e. 由易于清洁和保持卫生的材料制成。4.2.2.2清洗消毒过程中应遵循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4.2.3控制措施4.2.3.1连续生产时,每2小时对所有接触产品的工器具、围裙、袖头、工作台等食品接触面,用75%酒精喷洒一次,每班至少两次用150-2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

6、浸泡消毒30分钟,对不能浸泡的接触面用150-200ppm的次氯酸钠喷洒消毒,并保持30分钟;4.2.3.2不连续生产时、每次开工前和每次生产结束后(包括任何原因造成需2小时以上停机),要先彻底刷洗相关设备、工器具、工作案等,消毒程序按4.2.3.1执行。4.2.3.3生产过程中盛放产品的任何容器如:塑料盒子、料斗等每循环使用一次,都要用热水冲洗一次,而后用150-200ppm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4.2.3.4生产设备每天至少刷洗一次,生产中根据生产产品不同按要求进行刷机,夏季每周用1502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或喷洒消毒2次,冬季每周消毒1次。4.2.3.5品管

7、员每天负责对机器设备、工器具、地面、传送带等卫生消毒情况进行监督,符合卫生要求后方可生产,并将结果记录存档。4.2.3.6技术部负责每月对设备、工器具、环境、人员的手等卫生消毒情况作微生物检测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存档。4.2.3.7每班吃饭期间,各工序开启臭氧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消毒30分钟。4.2.4纠正措施4.2.4.1当品管员确定设备、工器具等不符合卫生要求时,应监督车间重新清洗消毒到合格为止。4.2.4.2生产前后检查车间卫生不合格时,由品管部监督车间重新清洗消毒直至合格为止,并要求车间对员工进行培训。4.2.4.3若发现环境抽样检查有不符合项时,查找原因,并釆取再清洁、再消毒措施,以达到

8、消毒效果。4.2.5监控和记录保持4.2.5.1由车间出具对设备、工器具等的清洗消毒记录。4.2.5.2由技术部出具卫生情况的检测结果。4.2.5.3由品管部填写每日卫生消毒检查表。4.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4.3.1控制目标做好人员卫生、产品流程和储存等控制,防止产品造成交叉污染。4.3.2控制措施4.3.2.1人员卫生控制4.3.2.1.1生产加工人员工作期间衣帽穿戴整齐,工作服每天更换一次,并按工序分类集中到洗衣房清洗消毒。4.3.2.1.21作人员进入车间不准戴饰物,不得化妆,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穿工作衣不得乱坐或躺。4.3.

9、2.1.3人员进出车间程序a. 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经过下列消毒程序:一更一淋浴一二更一风淋一手洗消毒脚踏消毒;b. 生产结束离开车间流向:手洗消毒走廊一二更一一更;c. 进出卫生间必须经过下列消毒程序:手洗消毒走廊一二更一卫生间一二更一风淋f手洗消毒f脚踏消毒。4.3.2.1.4进车间工作前清洗消毒程序a、入车间前洗手消毒程序:双手用清水清洗一用清洗剂洗一用清水冲洗一用50-100ppm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时间1分钟一用清水冲洗一将手烘干;b、车间员工进入风淋室每组人员不得过多,风淋时间不低于30秒;c、在车间入口脚踏消毒池中,用200-300ppm次氯酸钠溶液脚踏消毒。4.3.2.1.5出现下列

10、情况人员必须手洗消毒_进车间工作人员;被污染物污染之后或接触不洁物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它活动之后;离开加工现场返回之前。4.3.2.2车间地面、传送带、下水道、保持清洁,每班至少2次用150-200ppm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时间不低于30分钟,地面保持干净卫生;天花板、墙壁、灯具等环境设施每月彻底清洗一次,避免造成交叉污染。4.3.2.3其它卫生控制4.3.2.3.1加工车间划分为生区与熟区,并有明显标识;生区熟区分别有独立的通道进入生产区,生熟区职工的出入口、更衣室、卫生间等严格分开。4.3.2.3.2生熟区职工工作期间不得相互串岗;生熟区的工器具和设备不得交叉使用,生熟区职工工作期

11、间不得相互串岗。4.3.2.3.3生熟产品严禁同库存放,熟制品在库房中不能无包装存放。4.3.2.3.4更衣室内有充足数量的更衣柜,做到一人一柜,室内卫生每班由专人打扫,吃饭时将臭氧杀菌机开启,时间为30分钟。4.3.2.3.5不合格品由品管员评审后,根据不合格品控制操作规程进行处理,用产品质量检验卡标示清楚处理意见,依据处理意见车间及时处理。4.3.2.3.6废弃物放在专用废弃箱中,每班由专人及时送出车间.4.3.3.1如果职工进入车间未按程序4.3.2.1.4进行清洗消毒或达不到要求者,监督职工重新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常生产。4.3.3.2如果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生熟交叉现象,则停止生

12、产,对这段时间加工的产品隔离评估。4.3.4监控和记录保持4.3.4.1由品管部填写每日卫生消毒检查表和每月卫生消毒检查表。4.3.4.2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交叉污染情况,由车间分析原因,并填写相关的纠正措施记录。4.4手的清洗消毒和卫生间的卫生控制4.4.1控制目标保证人手卫生良好,卫生设施齐备完好,为车间的生产加工提供控制卫生条件,防止对食品造成污染。4.4.2控制措施4.4.2.1手的清洗消毒4.4.2.1.1在每个车间入口必须设有充足数量的手洗消毒设施,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进入车间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手洗消毒。4.4.2.1.2进车间工作前手的清洗消毒程序按照4.3.2.1.4执行。4.4

13、.2.1.3品管员每次生产前和生产中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监督车间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并检查洗手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将结果记录存档。4.4.2.1.4手洗及脚踏消毒溶液每班至少更换两次,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5月1日用温水配制手洗消毒液。4.4.2.1.5车间内配有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品管员随时检查消毒药物的浓度和设施的状况。4.4.2.1.6生产加工过程中,职工的手至少每2小时用50-100ppm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或75%的酒精喷洒消毒一次。4.4.2.2卫生间的卫生控制4.4.2.2.1车间应设充足数量的卫生设施,卫生设施状况良好,下水道畅通无阻,

14、地面干燥卫生,与外界通风部分有防蚊蝇设施。4.4.2.2.2卫生间配有干净的手纸和纸篓。4.4.2.2.3浴厕间每班有专人打扫,每班用150-200ppm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一次。4.4.3纠正措施4.4.3.1当发现浴厕间、洗手设施损坏时,由相关人员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4.4.3.2当发现职工消毒不符合要求时,由卫生监督员监督重新进行消毒,符合消毒程序时方可进入车间。4.4.3.3当发现消毒液浓度不够时,由消毒人员及时补加消毒药液,保证其有效的浓度,由品管员监督职工重新清洗消毒。4.4.4监控和记录保持4.4.4.1由工厂出具清洗、消毒化学物品发放(领取)记录;4.4.4.2由品管部填写每日卫生

15、消毒检查表。4.5防止产品被污染物污染通过对冷凝水、清洗剂、润滑剂、燃料及杀虫剂等污染物的控制,防止污染物对产品、包装材料以及产品接触表面的污染。4.5.2控制措施4.5.2.1工程部负责车间内排风、排气系统正常,避免生产区、储存区内冷凝水的形成,防止对产品、产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污染。4.5.2.2车间内机器设备按时维护保养,防止零部件等松动混入产品中。4.5.2.3维修人员维修和保养设备时,严格按下发车间的相关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维修后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维修产生的废弃物及润滑剂等污染产品。与食品有可能直接接触的设备部位用食品级润滑剂。4.5.2.4车间内地面保持干燥,不能存有积水,以免工器具通过时产生迸溅。4.5.2.5车间中与食品有联系的所有设备、工器具、食品的接触面都用易清洗不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制成。4.5.2.6对包装材料的控制a. 库管员依据品管部出具的接收检验结果通知单进行接收。b. 要求外包装物码放在干净卫生的垫板上,防止潮湿,码放要整齐,并与墙壁保持很多于(30-50)cm的距离,每班用臭氧消毒30分钟,并做好臭氧杀菌消毒记录。c. 未打开的内包装材料码放在干净卫生的塑料垫板上,摆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