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28517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科小讲课题目: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病区:省二 ICU学校:福建中医药大学姓名:杨晋勋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流行病学国外报道在所有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尿路感染约占40 ,而尿路感染中有80 由于留置尿管引起,岳莉等有关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与泌尿系感染报道表明:泌尿系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 20. 8%31. 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 4%留置导尿患者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13%30%。因此分析留 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对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有重要意 义。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1. 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 :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 尿路感染的危

2、险性 增加。徐敏等报道留置导尿第 3d菌尿发生率为26.7 %,第7d为66.7 %,第 10d 则达 93.3%。2. 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护理因素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护 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不戴无菌手套或手套被污染不更换, 就会造成泌尿系的交 叉感染,这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3. 留置导尿导管:留置导尿管本身作为异物体就可导致尿道粘膜及膀胱黏 膜产生刺激性炎症; 尿管插入粗暴, 会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增加膀胱感染的机会。4. 留置导尿集尿袋 :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其逆行感染 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 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引起的感染。 集尿袋

3、内尿液逆行进入导管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5. 留置导尿管的固定:传统的气囊导尿管固定方法经常发生病人疼痛、漏 尿等并发症, 还易致尿管扭曲受压, 导致尿液引流不畅。 而这些并发症有极易引 起尿道粘膜坏死、感染。6. 留置导尿管密闭导尿系统的破坏: 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与集尿袋下方 开口处经常因更换集尿袋、 倒尿或行膀胱冲洗而需要打开, 破坏了密闭导尿系统, 使细菌有机会进入导尿管管腔中,容易造成逆行感染。7. 留置导尿尿道周围环境:如果需留置尿管时,尿道口不清洁消毒,尿道 口的细菌就会沿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并种植于膀胱,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女 性)。8. 抗生素的滥用:广谱抗生素超过 14天,真菌

4、性泌尿系感染率为 5357 , 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 40 。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 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9. 留置导尿病人自身身体状况: 病人基础病情较重、 肾功能不全尿少以及 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出现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10. 留置导尿病人膀胱冲洗: 常会民 等对 284 例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和采 用 1: 5 000 呋喃西林每日 2 次膀胱冲洗,结果是粘膜受损或因化学性刺激增加 了感染的机会,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11 留置导尿的漏尿 : 在留置导尿的病人当中,存在不少病人会漏尿问题,他 不但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有压疮的危险及自我形象的

5、紊乱, 更重要是会增加泌尿 系统逆行感染的风险。12 知识宣教:饮食卫生指导未到位病人及家属不懂得如何维持自身健康, 不懂得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以及经验交流,平时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1. 减少尿管留置时间, 避免不必要尿管留置 : 避免不必要的尿管留置, 是减 少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最佳办法。 在临床工作中,应从严掌握留置尿管指征, 树立插入导尿管就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尽量不插尿管或留置尿管。2. 严格无菌操作 : 严格无菌操作会阴部的彻底清洁消毒 ; 进行会阴备皮 ; 冲 洗会阴部 ; 操作时戴好无菌手套的手要保持无菌状态 .3. 选择合适导管:选择粗细、材

6、料合适的气囊导尿管,一般选择 1416号 的硅胶或乳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4. 适时更换集尿袋 : 戴展霞等在对 92 例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 更换间隔时间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表明: 集尿袋更换时间 以每周 2 次为宜。5. 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 : 将尿管经由耻骨联合上方直接接引流袋, 把引流袋 用系带固定于一侧床沿下。 这样避免了卧床病人穿裤的不便; 可避免活动时牵拉 尿管刺激膀胱收缩而引起漏尿; 减少了尿管牵拉刺激尿道所致的尿频、 尿急、尿 意感等不适症状, 避免了折叠, 使病人床上活动的舒适感增加, 心理压力明显减 轻。6. 保护留置导尿系统的密闭

7、性:对留置尿管的病人,选择封闭式导尿系统 以减少细菌污染, 尽量保证其密闭性, 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 繁取尿标本等动作。7. 注意保持尿道周围卫生 :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用0 5碘伏消毒导尿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 2次/d,大便污染及小便溢出时,及时 清洗、消毒,防止逆行感染。在留置过程中如果发生脱落及渗尿,应采取无菌操 作进行处理,并更换已脱尿管袋,保持床单清洁。8. 合理运用抗生素 : 一般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出现尿路感染的症 状,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使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并合理安 排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途径。9. 采取综合措施,

8、 促进健康恢复 : 加强营养,提高病人体质, 促进健康恢复。10. 适当的膀胱冲洗 : 一般情况下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但对于尿液、 混浊、 沉淀或尿常规化验、培养有细菌者,为防止尿管被堵塞,采用 0.9 氯化钠注 射液250 mL密闭式冲洗方法,2次/d,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11. 漏尿的护理潘文军等, 指导盆底肌训练每日 3 次,在此基础上用红霉素 软膏外涂尿道外口周围1 cm,包括局部尿管,每日3次,结果病人漏尿状况得 到显著改善。12. 加强知识宣教 : 指导病人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保 持摄取水量15002000ml/d,以形成自体膀胱冲洗。截瘫病人留置尿管1周后,

9、尿管定时开放(1次/ 34h),建立反射性膀胱,3周后拔除尿管,人工按摩排尿 1 次/ 4h 训练自律性膀胱。13. 尿道冲洗 : 留置导尿早期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尿道冲洗,模拟了正 常的排尿活动, 对尿道中的细菌及黏蛋白起到冲洗作用, 减少尿道分泌物, 既减 少细菌的粘附,又阻止细菌沿导尿管上行,从而降低了形成细菌生物膜的概率, 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14. 开展无痛导尿 :由于尿管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 , 使尿道阻力增 大,导致尿道通过困难 ,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 ,尿道无阻力 ,使尿管置入顺利 ,可 减少尿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尿道感染的不良因素。1 5.实施预防性过程监控 : 范旭畅

10、等采用评估督促和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预防性 过程监控。在试验中实验组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 4.26 ,明显低于对 照组的 16.13 , 因此预防性过程监控值得推广。16. 床旁记录卡的运用 : 责任组长和护士长每日进行环节督查,检查措施的 落实和记录的执行情况, 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 以加强对留置导尿患者的 护理过程控制。 患者若出现闪导尿而引起的不良反直, 要求随时记录在护理记录 单。17. 膀胱镜鞘的运用 : 王永波等探讨急诊男性患者留置软性导尿管困难的情 况下应用膀胱镜鞘辅助插人导尿管, 可以提高导尿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将较细的 软性导尿管留置在尿道,减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不适感。讨论留置导尿感染途径主要为腔外途径,占 66,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 污染和定植, 细菌由尿道口入侵并粘附于尿路上皮及导管表面, 与导管表面的粘 液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 并沿这种粘液膜上行, 引起膀胱内感染; 其二 是接管处密闭性能不好、 引流袋污染、 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没有到位, 操作前后未 经洗手或正确洗手等原因, 使细菌经导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引起的腔内感染; 其三 是在操作中将未经彻底消毒或消毒后又被污染的带菌导尿管插入膀胱。 您还有什么新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