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综合概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276877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知识综合概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金融概述一、金融的概念: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以种种形式,直接的,间接的同银行 等金融机构打交道, 以货币形式进行经济交往或清理债权、 债务等关系。 人人都与金融结下不解之缘。什么是金融?“金”指资金, “融”指融通。 金融指货币资金的 融通。融通的对象主要是货币和货币资金; 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 用方式;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涉 及货币、 信用和银行等诸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 具体 地说:凡是货币与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买卖,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 发行和转让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一)概括为: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

2、及与之相联系的经 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 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我们这里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的活动及其规律性。(二)分类: 间接金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的金融活动 直接金融:不通过媒介体, 而由双方当事人直接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的 金融活动。二、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活动涉及货币、信用和银行等诸要素。货币、信用我们将在第 2章、3 章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银行的产生:1、银行一词始于意大利语,意为长凳、椅子,是货币兑换商的营业工 具,英语发生了转化,意为存款的

3、柜子,在中国,曾用白银为币材, 店铺称为“行”,故译为“银行”,所以,银行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2、银行最早产生于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其 他国家, 1580 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 1593 年设立的米兰银行, 1609 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 1619 年的汉堡银行均是早期著名银行。 1694 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银 行的诞生。3、我国银行业:史籍记载:唐朝中叶就出现了兼容银钱保管业务的“柜坊”,并产 生了最早的汇兑业务“飞钱”的汇票。宋代已有专门经营银钱兑 换的“钱铺”,明朝中叶,出现了专门从事钱币兑换并兼做存放款 的“钱庄”,清朝末年产生了

4、主要从事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 “票号” 0 1845 年,英国在香港、广州开设的丽如银行(分行)后改为东 方银行,是国外资本在我国开设的第一家新式银行,1897年 5 月,在上海开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0 1904 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后改为大清银行) ,通商银行以及稍 后的“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浙江兴业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 “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现代银行业的兴起01927 年后,国民党政府建立并形成“四行两局一库”的金融体 系0(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中央信托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5、、中央合作金库)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0四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0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陆续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 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稍后,浙 商银行、渤海银行、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各地组建了100 多家城市商业银行0(二)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1、规模集中化:资产额上万亿美元的“巨无霸”式银行02、全球化:跨国银行和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03、金融自由化:业务多元化,业务拓宽和业务交叉04、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融资方式、服务创新05、证券化:通过发

6、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资( 2008年中国平安 发行 1600亿股票,浦发 400 亿)6、信息化:建立高效率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0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形式一、货币(一)概念:1、传统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用来 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一切商品交易的媒介。2、现代的定义: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以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二)货币的范围:货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指的是现金(亦称“通货” )即流通中的纸币和金属 铸币广义的货币:除现金外,还包括各种非现金的货币。凡是能履行价 值尺度、流通手段及支

7、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或金融资产。 范围: 1、现金:纸币和铸币2、存款货币:随时使用支票提取的活期存款3、准货币:银行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等。4、货币替代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货币起交换媒介支付手段 作用,但并不具有货币其他职能 如信用卡等(三)货币层次的划分: 参照国际通行的原则,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货币划分为四个层次 M 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 + 企业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 用卡类存款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外币 存款 +信托类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M2 + 金融债券+

8、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存单 一、 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最原始形式 一种商品既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又可以作为一般商品进行消费, 其 价值是相等的, 这种货币就是实物货币。 我国古代: 龟壳、海贝、皮革、 米粟、布帛、农具等。在美国:金子、烟草、大米、家畜、威士忌等。 妨碍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和贮芷手段的职能。(二)金属货币: 主要由钢铁等贱金属和金、 银等贵金属组成。 并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 属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代青铜铸造的“刀币” “铲币”等,秦统一 后,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白银用作金属货币始于公元 119 年汉武 帝时代。优点:(1)普遍可接受性( 2)价值稳

9、定性;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3) 价大量小, 携带方便。(4)耐久性,不易磨损和腐烂, 可充当贮芷手段。 (5)均质性和可分性,价值量平均,一致,可任意分割。(三)代用货币 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 这种纸币所代表的是金属货币, 纸币 在市面上流通,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可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 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公元 994 年后,北宋出现了一种名 为“交子”的纸币。(四)信用货币: 就是以信用作为担保, 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是目前几乎所有 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 产生于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信用货币分 为两种形态:(1)是流通

10、中的现金,即纸币和辅币( 2)是银行存款, 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货币形式(五)电子货币:进入 20 世纪 70年代后,出现了电子货币,又称“数据货币” ,是指通 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形式的货币。 引发了金融 业一场革命,推动国民经济向无现金、无支票、无凭证的“三无社会” 迈进。具体形式有两种: (1)是电子现金(电子钱包)如各种储值卡( 2)是 电子资金转账,如银行发行的借记卡或贷记卡。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时, 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 的首要和基本的职能。货币是具有价值的商品, 作为价值尺度, 把一切商品的

11、价值表现为同名 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 品价格。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价格与重量标准是一致的,如“两”白银(16两1斤)(半斤8两)、镒 秦朝(黄金以镒名,1镒为20两)、铢 西汉(24铢为1两)、贯、文为单位(元代)(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就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 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商品交换过程表现为 买与卖的结合。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 WGW)货币成为商品交换 的媒介。充当流通手段这一过程就是商品流通。(三)贮芷手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货币就成为社会财富 的一般代表。当货币推出流通领

12、域,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执行贮芷手段 的职能。货币当作贮芷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金银是保存价值的适 当形式,纸币本身每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芷手段。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一般不会产生货币过多过少现象。(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 执行支付手段的职 能。如随着赊欠关系的产生而出现的用货币清偿的债务,支付赋税、租 金、工资等。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日益增强,并由此 衍生了信用货币,如期票、汇票、支票、银行券等。大大减少了流通中 的货币需要量。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 商品经济的矛盾,易产生“三角债”增大经济危机的可

13、能性。传统理论认为:货币的第五个职能就是世界货币。实际上,只有在 金本位制下,世界货币才有可能成为货币的一个职能。当然不能排除:美元、欧元、英镑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记账 单位“特别提款权”等可作为世界货币。概念: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体现作用:(1)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彳(2)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3)社会财富的转移。如资本转移,对外援助战争赔款。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简称币制,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 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形成的一个体系。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分类:银本位制: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V

14、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货币制度J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I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制的金属货币制度。1、银两本位制:以白银的重要单位一一“两”作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的货币制度。2、银币本位制: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铸成一定形状的本位币,实行银币流通的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的货币制度。流行于16世纪一18世纪。1、平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按照其所包含的金银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其交换比率不加规定,由市场价格决定。易引起价 格混乱。2、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按照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流通。又因两种

15、货币价格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而变化。造成流通混乱,并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两种 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 价值较高被低估的通币(良币)必然被收芷熔化或输出 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市场,最 终结果是只流通一种货币。(三)金本位制:指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1、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英国 1816年始一1914年崩溃,最终1960年退出,盛行近100年。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19241928年实行的国家:英、法、荷兰、比利时。3、金汇兑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使本国货币依附于某一外国货币的货币制度。(四)纸币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1)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由政府颁布法令赋予其无 限法偿和强制流通权力。(2)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规定含金量(3)纸币发行一般通过信贷程序进行, 中央银行根据流通中货币 的供求状况加以调节。(4)纸币发行往往被用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纸币始终处 于贬值状态中,即实际价值要低于其名义价值。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2005年 8月 3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