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26884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二一七年十二月目 录二、存在问题5一、商贸流通业1618三、大数据与互联网+产业19新罗区“十三五”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表37 为统筹规划“十三五”期间龙岩市新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龙岩市新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新罗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三五”服务业又

2、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新罗区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高。2015年,新罗区服务业增加值达148.8亿元,年均递增11%,三产比重由2011年的37.7%提高到2015年的4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5.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年累计29.5亿元,两者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3.2倍。(二)内部结构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区服务业结构逐渐改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2015年,龙岩电商产业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新罗服务中心顺利开业,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4亿元,新罗区还入围阿里巴巴

3、全国县域电子商务30强。旅游集散及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60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6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9.6%。(三)投资规模比重扩大2015年,在城乡500万以上投资构成中,新罗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已超越工业、农业,达359.6亿元,年均增长10.3%。服务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增强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对新罗区整体服务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十二五”以来,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渐明显,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629家,海西龙门物流园销售额突破90亿元,二期加快推进,三期启动开发,闽西交易城商贸中心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西南

4、翼商贸物流圈初具规模,龙岩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二、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虽然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充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一)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全区服务业主体仍然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2015年上述三类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1.5%,仍是全区服务业的主要推动力量。相比之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科学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低,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5、不到10%,说明新罗区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二)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大部分服务业企业在资产结构方面以流动资产为主,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少,而近年来全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又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进一步缩水,企业可抵押物少;另一方面,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商业银行针对服务业企业开发的贷款项目少,加上贷款审批周期长、附加条件多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难问题越发突出。(三)品牌企业严重缺乏服务业总体呈现“弱、小、散”的特点,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特别是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中型企业。交易方式基本上为传统方式,委托制、拍卖制、仓单交易、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

6、所占比重较小。(四)仓储配送设施落后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支撑的仓储配送行业规划建设滞后,已有设施老化,现有物流工具和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低下。如闽西交易城作为全区最重要的闽粤赣边物资集散地,由于缺乏现代仓储配送设施,许多企业只能租用周边民房、闲置厂房和老国企的旧仓库,增加了企业的营运成本。(五)经营业态普遍雷同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城市综合体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业态雷同化、品牌同质化的“三化”问题,发展定位上鲜有亮点,在“重地产、轻商业”的理念指导下,发展商几乎都是沿用一个套路来打造项目,呈现恶性竞争态势,不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甚至破产或转型,如世纪天成莱雅百货倒闭、万阳百货和麒丰百货经营困难以及万

7、达百货转型等。三、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新罗区将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于动力加快转换、“五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关口,处于体制机制变革、发展活力释放的重要关口,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发展机遇1.重要政策出台创造新机遇。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新罗区发展碳汇交易、绿色金融、节能环保、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产业提供了新机遇。随着“新古田会议”后续效应的持续显现,红色旅游、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影视文化等相关服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另外,随着2016年龙岩市被正式列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城市,也为新罗区

8、加强与欧洲城市现代服务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新机遇。“十三五”期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消费观念改变,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将不断上升,高端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消费等新兴领域必将成为热点。3.产业结构转型激发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新罗区将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从而为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4.对外开放加大蕴藏新机遇。作为厦漳泉龙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福建自贸区的邻近地区,新罗区能较为方便地与

9、自贸区开展深度对接,为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对接融合创造条件。同时,新罗区毗邻泉州、厦门主要枢纽港口的区位优势,将极大激发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扩大改革开放的发展空间。(二)面临挑战1.如何处理好供需脱节问题。适应消费加快升级趋势,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革创新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是“十三五”新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全区服务业有效供给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够,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传统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新的比较优势有待于培育发展;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服务供给严

10、重不足;不少个人服务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高质量、多样化、便利化的服务供给不足,进一步凸显了服务业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2.如何处理好邻近地区竞争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省各地“十三五”期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2015年,新罗区第三产业产值达到232.67亿元,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与省内其他同类中心城区相比,如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泉州市丰泽区以及漳州市芗城区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罗区要在同类城区中实现服务业赶超必然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间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竞争。3.如何处理好长期与短期问题。长期以来,新罗区服务业一直

11、发展不充分,不仅传统产业占比过高,集聚度低、转型升级困难,而且新业态增长缓慢,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含量低,市场规模小,缺乏竞争力。面对现有发展态势,如何在较快时间内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新突破,任务十分艰巨。第二章 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来闽来岩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区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服务全市主导产业发展、辐射周边区域产业”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大数据和互联网+产业、科技信息与中介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龙岩

12、产业服务基地;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居民和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龙岩最具城市中心区标志性功能的生活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市区一体,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能级增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城互促、产城共融。(二)坚持融合发展坚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互动,发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促进现代农业的服务化转型。(三)坚持集聚发展按照“重点集聚、产城一体、彰显特色、功能互补”

13、的原则,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端化,力争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四)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激发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三、主要目标 (一)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占比稳步上升,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与吸纳就业的主要动力。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达到27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55%。全区社会商贸物流交易额达1000亿元,限上企业达1200家以上;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00亿元,游客接

14、待量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文化产业收入100亿元。(二)创业创新体系实现新突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服务企业,中小服务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三)集群集聚发展形成新格局打造一批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为代表的高端特色服务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凸显,并带动形成协作

15、配套、协同发展的区域产业格局。到2020年,力争建成5个左右功能突出、要素集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贸易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亿美元左右。第三章 空间布局一、总体布局基于新罗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龙岩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核、两带”的服务业空间布局。(一)一核: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含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西陂、曹溪等街道)主要是集聚高端服务要素,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形成带动闽西、对接沿海、辐射闽赣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该区域以发展金融、商贸、会展、商务、科技研发、信息、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为主,主要承担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等区域组织统筹职能,是龙岩市服务业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载体。(二)两带:东北翼产业服务聚集带和西南翼商贸物流聚集带东北翼产业服务聚集带(含铁山、雁石、白沙、苏坂等镇)。以福建龙州工业园区、龙雁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