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2648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附有书中页码)一、名词解释1、阈电位(书3页):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称阈电位。局部反映:在受刺激部位浮现一种较小的除极化,称局部反映或局部兴奋。2、 局部电位(33):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单薄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映)。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3、 动作电位(28):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合适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本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边扩布的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4、 渗入压(4):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存水分子的能力,称为渗入压。它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单位是1m

2、ol/L(含6.21023个颗粒),称渗入摩尔(osmole,OsmL);还可以用毫渗入摩尔(msm/L)表达。5、 等张溶液(8):由于不同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因此将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6、 血清(64):血液凝固后2小时,血块发生回缩,同步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7、 血型(68):一般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8、 心指数(7):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9、 心力储藏(78):心脏泵血功能的储藏称为心储藏,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强的能力。10、 血压(95):是指血管

3、内的血压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11、 肺通气(116):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互换称为肺通气。12、 功能残气量(121):安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为功能残气量。13、 肺活量(1):最大吸气时,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14、 氧离曲线(130):氧离曲线或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达血液中Hb氧结合量和或者Hb氧饱和度与Po的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达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状况。15、 波尔效应(131):PH减少或者Pco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减少,0增大,氧离曲线右移;反之,H对O2的亲和力增长,氧饱

4、和度升高,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16、 鲁特效应(1):许多硬骨鱼类当血液中co升高或减少时,不仅b与O的亲和力下降,并且血红蛋白的氧容量下降,这种Hb氧容量随Pco2升高而下降的现象称为鲁特效应。17、 霍尔丹效应(3):O2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C2释放,这一现象称为霍尔丹效应。18、 微生物消化(14):动物消化管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称为微生物消化。19、 能量代谢(78):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运用。20、 食物的氧热价(180):某种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5、21、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82):由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22、 滤过度数:肾小球率过滤与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度数。23、 受体(233):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发生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24、 神经递质(22):指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25、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5):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EPP。26、 感受器(241):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

6、的某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构造或者装置。27、 运动单位(262):由一种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了一种基本功能单位。28、 牵张反射(24):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发射活动。29、 节间反射(264):指脊髓某些节段神经元发出的轴突与邻近上下节段的神经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节段之间神经元的协同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发射活动。30、 肌紧张(25):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体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轻度、持续、交替和不易疲劳的紧张些收缩,以制止其被拉长。31、 呼吸商(18):一定期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容积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7、二、思考题1、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31)a. 在阈电位的基本上,N+内流的正反馈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 -70m 0m: 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 0mV 30m: 动力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 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平衡时,Na+不再内流,反极化达最大值,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即是超射值,为N的平衡电位。 Na+内流的量是极微的,每兴奋一次,约使膜内的Na+浓度增高8万分之一。b. Na+通道失活,并逐渐转变为静息态; K+通道激活, 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外流的动力: +3m 0m: 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 0mV 0mV: 动力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c. Na+-K泵工作,恢复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

8、,并形成正后电位。2、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1)神经-骨骼肌接头的构造 接头前膜 间隙 接头后膜(终板膜)2) 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接头前膜a2通道开放+内流小泡释放AC终板膜N2型Ch受体Na+内流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肌膜动作电位,乙酰胆碱被水解(3) 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的特点 单方向性 有时间延迟 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易疲劳性3、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当血管内皮损伤而暴露胶原组织时,立即引起血小板的粘着,这一过程称为血小板粘附。(2)汇集:血小板彼此之间互相粘附、聚合成团的过程,称为血小板汇集。()释放:指血小板受刺

9、激后,可将颗粒中的AP、羟色胺(5HT)、儿茶酚胺、Ca2+、血小板因3(F)等活性物质向外释放的过程。(4)收缩:指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发生的收缩过程。它可导致血凝块回缩、血栓硬化,有助于止血过程。 (5)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于表面。 4、 各类白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6)()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5)淋巴细胞5、 心脏泵血的过程。(书75页)6、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86)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状态7、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 足够的充盈压:7mmHg-前提条件 心脏射血(心输

10、出量):600-动力 外周阻力-阻力使血液滞留,血压升高 大动脉弹性-缓冲收缩压,形成舒张压(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脏每搏输出量:重要影响收缩压 心率:重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重要影响舒张压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关系:形成体循环平均充盈压8、 2与H结合的特性。(129)(1)反映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反映的方向取决于PO2的高下。(2)Fe2与结合后仍是二加铁。()1分子H可以结合4分子O2。 Hb的氧容量, 的氧含量,Hb的氧饱和度;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等概念(4) Hb的变构效应。9、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44)(

11、)兴奋性(2)自动节律性(3)伸展性(4)紧张性()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的敏感性10、 唾液的生理功能。(157)(1)湿润和溶解(2)清洁和保护(3)中和有机酸(4)调节体温(5)排泄作用(6)消化作用11、 胃液的重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159)(1)胃酸 (2)胃蛋白酶原 (3)粘液和碳酸氢盐 (4)内因子12、 胰液的重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6)(1)水和电解质(2)蛋白水解酶 ()脂质水解酶()糖类水解酶(5)其她酶类13、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82)()肌肉活动(2)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的影响)(3)环境温度(4)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5)其她因素(体表面积、年龄、性别、 睡眠

12、、激素等)14、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性。(228)构造和功能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15、 中枢内兴奋传播的特性。(235)(1)单向传播(2)中枢延搁(3)总和(4)兴奋节律的变化()后发放(6)局限化与扩散(7)敏感性和易疲劳性16、 突触后克制。(237)(1)传入侧支性克制 机制:一种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冲动沿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经其侧支兴奋一种克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引起另一中枢的克制。 生理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2)回返性克制 机制: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一方面经其轴突外传,另一方面经轴突侧支去兴奋一种克制性中间

13、神经元,由它返回克制本来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的活动,使其活动及时终结。 生理意义:及时终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并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17、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41)(1)合适刺激(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量或强度的编码 质的编码 感受器的放大作用(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18、 近端小管对Na+、C、Ho-重吸取的方式和H+的分泌方式。(第七章)NA+: +经顶端膜上的a+葡萄糖氨基酸/ 磷酸盐 /Cl-同向转运体转运入细胞,再由基底侧膜上的Na+泵积极转运至组织液 Na+经顶端膜上的 Na+互换体转运入细胞,再由基底侧膜上的 a泵积极转运至组织液 a+顺电位差经细胞旁途径扩散(发生在近端小管后段,Cl- 大量转运之后)CL: 与+相耦联的继发性积极转运(但量很少,发生在近端小管前段) 顺浓度差经细胞旁途径扩散(重要方 式,发生在近端小管后段) HCO-: 占%,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与N+H+互换有关 H+分泌: Na+H互换 19、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288)()信息传递作用(2)作用的特异性(3)作用的高效性()激素间的互相作用: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容许作用20、 雄激素的重要功能。(22)(1) 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维持生精作用。(2) 刺激和维持雄性副性征的浮现。(3) 影响性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