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26476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集体备课时间序号: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型:朗读、背诵课文备课人:姜留云授课形式:室内课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学习翻译文言文;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4、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5、理解整理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教学重点:学习翻译文言文,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理解整理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教学方法:启示、点拨、讨论学法指导:背诵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宋濂2、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注音词义3、整体感知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再在课堂上汇报、补充整理。自读课文【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点拨】如:余/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梳理结构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学生活动】全班深入讨论,

3、明确答案。【点拨】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分辨下列字的古今词义。古义:热水。媵人持沃灌。汤今义:菜汤古义:跑,走送之。走今义:行走。古义:快步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今义:趋势。古义:有时。或遇其叱咄。或今义:或者。古义:最终。卒获有所闻。卒今义:士兵。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今义:假期。3、翻译下列句子。【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原句,学生讨论、翻译,然后补充、订正。4、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点拨】讲述整理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四、课内小结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在翻译课文之后,反复通读课文,背诵全文。2

4、、上节课我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字词句,并疏通了文意,体会了整理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勤奋学习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这篇课文。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活动】教师置疑、点拨,学生讨论、汇报,然后补充、订正。1、整理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点拨】整理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了解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2、整理写作本文既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却要大谈自己年轻时为学之难呢?【点拨】现身说法的形式,写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3、整理说自己当年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个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根

5、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整理求学时候的情景。【点拨】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整理求学艰难,从而感受自己求学的幸福。5、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评价?6、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点拨】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以自己年轻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作对比;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班增删内容课堂小结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敞为进德修身足乐”和“被绮绣,沃甘肥”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更为美妙绝伦。作业布置同学们,让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条件、自己的收获及现实的指导意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4送东阳马生序幼时得书难加冠叩问难勤且艰从师旅途难,生活苦教学反思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