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263814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MBA(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财经高校MBA学院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 程 编 号:课程中文名称:管理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Economics主 讲 教 师:苏斌课 程 性 质专业学位课适 用 方 向:MBA开 课 学 期:2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 40 学时)总 学 分: 2学分先 修 课 程: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课 程 简 介:课程概要: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建 议 教 材:管理经济学吴德庆 马月才著詹姆斯.麦奎根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参 考 书:1陈章武管理经济学清华高校出版社 19962李保山管理经济学中国人

2、民高校 20033詹姆斯.麦奎根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二、课程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含学时安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供应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总而言之,管理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实力和水平。 微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都探讨企业的行为,但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探讨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管理经济学则是一门应用学

3、科,探讨企业如何做管理决策。管理经济学要从微观经济学借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介乎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决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在教学支配中,管理经济学又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的开设一般先于其它专业管理课。它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各门专业管理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管理课起综合作用,说明它们如何协作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教学中,每一章都要支配确定数量的实例或案例。 本教学大纲的份量,适合开一个学期,每周3小时,支配48课时。大纲中标有“*”号的为选学内容,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进行选讲。本大纲以国家MBA教学指导委员员颁布的管理经济

4、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教学和探讨状况编写而成。(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参考教学时数:3学时)(一)管理经济学的探讨对象和方法1.管理经济学的探讨对象和任务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3.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4.管理经济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地位5.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6.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1.企业的使命和作用2.企业的性质3.企业的目标(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利润1.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2.经济利润的性质和作用3.经济利润的来源本章思索题:1.管理经济学是探讨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2.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在

5、管理决策中运用边际分析法有什么意义?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作为市场的主体,它必需具备那些基本特征?4.什么是经济利润?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5.假定一家公司接受的任务处于这样的水平: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可增加销售收入100元,但同时增加总成本150元。问:此公司应增产还是减产?6.大河电子公司有库存的电子芯片5000个,它们是以前按每个2.5元的价格买进的,但现在的市场价格为每个5元。这些芯片经过加工以后可按每个10元的价格出售,加工所需的人工和材料费用为每个6元。问该公司是否应加工这些芯片?请说明之。本章案例:1、学习时间应当怎样安排?(资料来源:

6、管理经济学(第三版)吴德庆 马月才著)2、看电视的经济学。(资料来源:管理经济学(第三版)吴德庆 马月才著)其次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参考教学时数:3学时)(一)需求1.需求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3.需求函数4.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5.需求的改变(二)供应1.供应量2.影响供应量的因素3.供应函数4.供应曲线和供应规律5.供应的改变(三)供求法则和需求一供应分析1.均衡价格的确定和变动2.需求一供应分析法的实质和运用(四)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1.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市场机制的不足3.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本章思索题:1.影响需求和供应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2.请说明在完全竞争市

7、场条件下需求、供应和价格之间的关系。3.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4.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当实行什么措施?本章案例:1.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2.涨价的缘由(资料来源:管理经济学(第三版)吴德庆 马月才著)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参考教学时数:5时)(一)需求的价格弹性1.弹性的定义2.需求的价格弹性3.需求曲线与价格弹性4.价格弹性与收益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6.价格弹性的应用(二)需求的收入弹性1.收入弹性的计算2.商品按收入弹性大小分类3.收入弹性的应用(三)需求的交叉弹性1.交叉弹性的计

8、算2.替代品和互补品3.交叉弹性的应用(四)需求预料和估计1.需求预料2.需求估计(1).需求估计中的鉴别问题(2).市场调查法(3).回来分析法本章复习思索题:1.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2.请说明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各举一个例子说明之。3.哪些因素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4.假定某消费者认为物品A比任何其他物品都重要,他始终用全部收入购买这种物品,问:对这个消费者来说:(1)物品A的价格弹性是多少?(2)物品A的收入弹性是多少?(3)物品A的交叉弹性(其它物品的价格变动对该物品销售量)是多少?案例1: 依据“p”把生

9、意做大一则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发家故事汉博凯莱汉,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告知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70年头初期,美国民航界的领导人,包括当时的民航局,在关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对空中旅行抱什么想法的问题上,普遍认为:空中旅行主要是那些能支付得起高票价的乘客们的事。他们或者是富人,或者是商务旅行。一般美国人多数都宁愿乘火车、汽车而不乘飞机。他们还认为:一般美国人都把空中旅行看成是一种奢侈,即使机票价格在可行的幅度内有所下降,也不会引起客运量的大幅增加。凯莱汉和他的同事则看法相反。认为,机票降价确定能使一般公众参与空中旅行的人数大幅增加。“我们确定,在民航市场上,价格弹性要比他们估

10、计的大得多。”由于当时民航局对美国州际航班的价格实行管制,不允许价格竞争,凯莱汉和他的同事们只好选择州内飞行的航班进行试验。他们选择了德克萨斯州,飞行路途为从达拉斯到休斯敦,再到圣安东尼。他们向乘客供应简洁而实惠的服务。点心只是花生和饮料,只有经济舱。售票柜台给顾客的只是简洁的现金收据和可重复运用的塑料登机卡。但航空公司把乘客送到目的地,效率很高,又很便宜。消费者对西南航空的降价做出了很大反应。很快,在州内航线上,与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加剧。西南航空坚持原方针不变。消费者懂得,假如西南航空试验失败,州的旅行就会回到原来的高价。他们大量光顾西南航空,使西南航空量大增,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获得了相当

11、多的盈利。这场由西南航空所挑起的价格竞争,开创了美国民航业的一个新时期,即有了更多的机票折扣、客运量大增和民航局渐渐放松管制。探讨问题:1.凯莱汗和他的同事做出降低机票价格的决策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西南航空的低价策略取得了胜利?3.从本案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案例2: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第四章 生产决策(参考教学时数:6学时)(一)生产和生产函数1.生产2.生产要素3.生产函数(1).短期生产函数(2).长期生产函数(二)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生产的三个阶段4.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三)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12、1.等产量曲线2.等成本曲线3.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4.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5.生产扩大路途(四)规模对收益的关系1.规模收益的类型2.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3.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五)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2.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特征3.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建立4.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应用(六)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2.衡量技术进步速度的指标:总生产率3.技术进步在产量增长中作用的测定*(七)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1.产品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2.等收入曲线3.确定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八)产品产量最优

13、组合决策的实践一线性规划法1.用线性规划法确定产品产量最优组合(1).图解法(2).代数法2.理论方法与好用方法的比较复习思索题:1.请举两个例子,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实际存在。假如生产中用的某种投入要素是免费的,而且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竭,那么企业运用这种投入要素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冲突?为什么?3.什么是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怎样确定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投入量?4.边际产量、边际收入和边际产量收入三者之间的区分和联系是什么?5.什么是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怎样确定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比例?6.什么是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怎样

14、确定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比例?案例1: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某邮局在改革过程中想引进一台自动分拣机从事信件的自动分拣,它只需一人管理就行了,一天就可处理10万封信件。但是目前是用人工分拣,需50个工人才能完成10万封信件的分拣任务。两种方法都能完成信件分拣任务,也就是都实现了技术效率。 但是邮局又算了一笔账,买一台分拣机须要投资400万元,运用寿命是10年,每年折旧40万元,当时银行贷款利率10,邮局每年需支付利息40万元,再加上维护费用约5万元,运用它的年成本将为85万元。 而现在共运用50个分拣工人,每人年薪为1.4万元,合计为70万元。再加上其他支出大约每年5万元,共计半支出成本75万元。明显接着运用人工进行信件分拣在经济上是合算的,也就是运用人工分拣实现了经济效率。 经过如此算账后,该邮局确定放弃购买自动分拣机的想法。其好处还在于为更多的人供应了就业机会,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探讨问题:1.技术效率高是否意味着经济效率也好?2.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在经营决策分析中我们应留意些什么?3.你所在的组织在经营活动中是否遵循了要素最优组合原理.案例2:技术进步不断推动成本降低(资料来源:管理经济学(第三版)吴德庆 马月才著)第五章 成本利润分析(参考教学时数:6学时)(一)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1.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2.机会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