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26226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药行业终端营销技巧作者:赵静一、医药行业销售渠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终端包括大、中城市的医院,这类客户数量有限,是各家医 药企业争夺的重点第二终端包括大、中城市的连锁药店、大药房等OTC药店,数量 比较多其他可以归为第三终端,包括小城市及县级以下医院、社区诊所、 小药店等,数量众多二、三层终端对企业的经济价值:第一终端的数量虽然少,但销量最大,并且对第二、三终端有辐 射作用。该层次的每个终端,开发和维护成本是最大的,但对企业的 销量和品牌贡献也是最大的。第一终端主要是以质取胜,这一块是企 业必争之地。第二终端的数量比较多,目前全国 OTC 药店大约在 20 万家。单 个的 OTC 药店的

2、开发和维护成本比较低,但对企业的销量和品牌贡献 也是一般。第二终端主要是以量取胜。第三终端虽然数量最多,但每个单体的销量少,没有辐射作用, 目前医药企业基本上都没有直接管理。三、产品在三个终端的分布第一终端,处方药占绝对优势,也有部分非处方药第二终端,非处方药占绝对优势,也有部分处方药第三终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企业的影响还不确定“第三终端”概念越炒越热的时候,众多被市场缠得喘不过气来 的医药企业似乎一下找到了机会,就象当年美国牛仔蜂拥去西部淘金, 恨不得大旗一举即得黄金千万。但事实情况如何呢?第三终端真的是 每个制药企业的“奶酪”吗?中国的产业发展大凡都要经历惨烈的绞杀过程,几十年计划经济

3、的桎梏一旦放开,市场的话语权一旦被激活,任何产业便都逃脱不了 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医药产业因为其直接关系民生的特殊性,政府 放开较晚,监管较严,所以许多其它产业早已经受过的市场洗礼近几 年才开始迫近。在家电、日化等产业已初步博奕出品牌大鄂,并大踏 步闯进国际舞台的时候,医药产业的竞争才渐露狰狞。当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招术用尽人满为患的时候,有人突然发现:农村市场好象还 没人进入,于是,忽啦啦一下,新大陆又出现了。笔者历经医药市场多年,也禁不住诱惑闷头追着“第三终端”跑 了一回,得出几许感慨,今记录如下,以供后来者三思。一、什么是“第三终端”?叫嚷了半天,我至今仍不明白“第三终端”的准确定义,就

4、象追 了半天还不知道女朋友姓字名谁。都说要抢占“第三终端”,先不说 怎么抢,只问:第三终端在哪?抢谁?业界的通行说法,第三终端就是乡镇的医药终端,果然?我不这 么认为,我认为所有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都属于第三终端,至少包括 以下几类:城市:n城镇社区服务站、街道医院民营医院、专科门诊(红十会、计生站等)厂矿校医务室、职工医院部队医院私人诊所乡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镇、村诊所乡村赤脚医生二、抢占“第三终端”的内功心法?老祖宗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第三终端,首先要“知彼”,然后要“知己”,再然后“利 其器”,如此事方可成。先说“知彼”,高明的猎手都必定通晓每种

5、猎物的习性,上面列 了这么多的“猎物”,它们的“生活习惯”如何?所以先要了解采购 机制、采购规律、用药习惯,然后才能投其所好,有的放矢。(一)、购药机制基本可归为以下几种。1. 药品招标:部分国有卫生院、社区服务站等国有医疗机构2. 政府指定商业配送(两网配送):镇卫生院、村卫生所3. 药房托管:镇卫生院4. 自主购药;诊所、私人医院。(二)、用药习惯:第三终端的用药与第一、二终端存在显著区别,概括来说,第一 终端用药以新特药为主,因为它们要“以药养医”,药当然越贵越好; 第二终端以广告品种和医保品种为主,这个道理应该都能理解,第二 终端是老百姓主动消费药品的场所,什么药品能让他主动?消费心理

6、 风险低的品种!被广告说服了,心理风险低,医保品种省钱,心理风 险更低。第三终端也属于医疗机构,用个不形象的比喻,归属于“拾遗补 缺”一类的角色,因此,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普药为主。 如:.解热镇痛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消化系统类(胃肠 道疾病)、皮肤用药、外用药、普通的抗生素、中成药、慢性病用药 等。还有一点一定要提醒,第三终端因不象第一终端那样可以靠诊疗 费用获取高额利润,所以,它必须在药品剂型上动脑筋。针剂与口服 制剂相比,因为具有价格透明度低和被动消费的优点,利润空间大, 所以在第三终端最受欢迎。第三终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中下层人群,而不能简单以城市、 农村来进行

7、区别,谁能说农村没有富人?谁能说城市没有穷人?因此, 对药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如果想做“第三终端”,就不要幻想能获取 多高利润。好在中国制药企业产能过剩,普药同质化程度高,低价产 品俯首皆是。再说“知己”,盘清了第三终端的采购机制、用药习惯,接下来 你就要盘整一下自己的资源,公共关系、产品结构、营销网络、客户 关系等是否能支撑。“长三角”、“珠三角”等许多地区的国有第三终端都需要招标 采购,你有这方面的公共关系资源吗?许多“新农合”试点地区的第 三终端需要政府指定商业配送,你有地方政府的资源吗?你的产品结 构附合第三终端的要求吗?你的商业客户网络具备第三终端的配送能 力吗?你有足够的销售队伍吗?

8、假设以上条件都基本具备,下面要做的事就是:“利其器”!重 新调配和整合企业资源。三、抢占“第三终端”的招术:(一)、选择合适的产品群:从现有产品群中选择合适的产品群,抗菌素是必需的,而且最好 针剂和口服制剂都有。因为从我掌握的调研数据来看,抗菌素目前是 第三终端使用量最大的品类。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这些品种最好要有 二十个以上,否则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无法承担营销成本。因为第三终端的服务人群决定了它只能是普药消费的主要市场,普药的 高同质化使其产品利润已压缩到极致,如果没有销售规模,如何支撑 得起营销队伍?其实有一点必须注意,现在大家都嚷嚷着叫“第三终端”,似乎 “第三终端”还是一块末曾开垦的处

9、女地,果真如此吗?我看末必, 第三终端一直存在,该用的药一点也没少用,只不过以往企业没有象 现在这么关注而矣。随便拿一家商业的销售流向单来看,第三终端比 比皆是。这么说都明白了,不是没做,只不过以往一直是靠商业来做, 自己没有亲自做而已。为什么没有亲自做?利润太低,养不起销售队 伍嘛!所以我说,你要做第三终端可以,但请先想想你够不够格?如 果没有这么多合适的产品怎么办?我劝你趁早不要趟这淌混水。(二)、产品价格定位:选好了产品就要重新理一下价格,太高的要降一点,否则无法参 与竞争,太低的要涨一点,否则无法保有利润。这话说得很虚是不是? 是虚,我也不知道应该订什么价,因为我不知道你的生产成本,也

10、不 知道你的品牌如何,所以我只能告诉你,取同类品种中档偏下的价格 比较合适。价格永远是和品牌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可乐卖不赢可口可乐是因 为品牌不如人家,因此,如果你有一定的品牌,价格不妨高些,因为 品牌是要钱打造的。如果你没有品牌,就只能靠价格优势了,当然, 前题是必须有品质保障。(三)、渠道布局和选择:都知道第三终端点多面广,因此做好第三终端的首要条件就是选 好配送商业。商业就好比部队的后勤供给线,前方战力再强,如果供 给跟不上,同样无法克敌致胜。对于渠道布局和选择,给大家几点建议:1. 客户结构要下沉,每县、甚至镇(富裕地区)都要考虑选择分 销商;因为相比较而言,第三终端更多集中在县域。2.

11、 客户选择要根据客户网络和区域主攻终端类型:这句话有二层意思,其一,如果你选择的商业与你要做的终端没 有业务关系或关系僵硬,这就是个错误,因此,在决定是否签下分销 协议之前,建议你先看看它的销售流向单,它的配送半径有没有涵盖 你的终端市场;其二,每家商业的客户结构都是有区别的,有的以第二终端配送 为主,有的专做某一类第三终端,比如村卫生所、诊所,假若它的客户结构与你要抢占 的目标终端不符,你就要考虑另选一家了。因为商业的客户结构是长 期积累下来的,无法在短期内调整。3. 客户数量要根据终端网络互补情况:选择分销商要落到一地、一县来考量,不能太泛。就一个县级市 场来讲,选几个分销商既要看产品结构

12、,又要看客户网络。因为这里 讲的都是第三终端,产品结构早就定性为普药,所以以第一终端为主 的客户可以先不考虑。有些富裕市场,由于市场容量较大,商业竞争 激烈,商业的客户网络会细分得很清楚,一家商业无法满足所有第三 终端的配送要求,这时就必须考虑多选几家互为补充,怎么选?还是 要看各自的客户结构。4. 非协议商(小三批、药贩子、批零店等)的开发与管理;国内商业的发展很不均衡,东北、西北、华北与长江以南的区域 相比就相对簿弱。而“三北”市场地广人稀,商业运营成本较高,因 此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些市场空白目前被个体“药虫子”、批零 药店所填补,要做第三终端就必须取得这二类客户的支持。但因为业务量小

13、,这类客户一般不把企业返点放在眼里,必须另 想办法激励。而且事先还必须与一级商取得共识,对出货价格、帐期、 分销区域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四)、组织架构设计:“组织先行”是做事情的前题,战略方向一旦明确,如何设计销 售组织架构就是关键。首先必须明确一个认识:要占领第三终端,除 了自建销售网络别无他法。自建网络需要成本,网络建多大跟企业的 承受能力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这里不考虑营销成本因素, 而纯销从满足抢占第三终端的技术要求来谈。1.地级以上市:将现有销售人员根据企业产品结构重新定位,一类主攻第三终端;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主攻第一、二终端,城区第三终端只是附带运营, 事实上,一、二、三类终端因为价值取向和获利手段都不同,因此营 销模式存在极大差异,有必要安排专人负责。城区第三终端分布相对紧凑,因此人数安排无需过多,建议以一 人管六十家左右客户为上限配置人员。2.县及以下市场:以县(富裕地区以镇)为单位划分市场,一县一人,不区分终端 类型;一县或一镇的所有终端都由终端经理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