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26164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 为了让学生们提起学习的爱好,我们肯定要仔细制定教案,为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肯定要好好制定教案。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备课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试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敬重证据;养成细致视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改变;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打算: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2、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日探讨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相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探讨、沟通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赐予小组激励。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察、指导) 强调:边做试验变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试验结果

3、。 老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依据我们刚才做的试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探讨沟通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化探究,拓展相识。 在水里是不是全部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沟通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视察,会有什么发觉? 科学备课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微环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亮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经验视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运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视察和运用放大镜,能发觉更多的细微环节。 情感、看法、价值观 1.理解运用放大镜视察的意义,培育持续用放大镜视察身边事物的爱好。 2.了解放大镜的独创史,相识到从肉眼视察到独创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微环节。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

5、大倍数越大。 【教学打算】 分组试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视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老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索: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隐私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视察文字,找寻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料-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沟通学生的发觉。 通过比较发觉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

6、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能放大的器具假如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觉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视察,比较肉眼视察和在放大镜下视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视察,老师巡察。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觉。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长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视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视察

7、物体? 2.总结。 科学备课教案范文3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溢了新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爱好,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爱好。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打算:为每个宝宝打算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挚友们,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揣测时,老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这么多好

8、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老师讲清晰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宠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爱好,老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挚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老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好玩。” 2.引导学生视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老师要给与确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气?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嬉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科

9、学备课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嬉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相识和选择在不怜悯况下相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打算: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究。 1.运水。 (1)我们今日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干脆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10、。) (2)学生运水。(渗透教化“水是很宝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宝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便利,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长: 师:今日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科学备课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视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微环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亮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视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视察和用放大镜视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放大镜视察物体的微小

11、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打算: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能供应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老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识,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绽开介绍)。 2、小组探讨沟通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沟通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假如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示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

12、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视察校内里的生物、试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视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观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视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视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运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运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运用方法。依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运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细致视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觉! 3、沟通新发觉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小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