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26164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15-83-2017)(DOC165页)(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T 50378-2014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盖章)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 自评分数: 自评依据: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7)2填写说明(必读)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2、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3、各类指标汇总表中,控制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达标填写“”;不参评填写“”。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实际得分;在“不参评分”列内填写不参评分;其它空白格填写“0”。4、条文中

2、,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5、“实际提交材料”文本框中填写实际提交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证明材料路径宜详细,定位到所需证明材料。6、本报告样式在不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申报需要进行编辑性修改。7、换算得分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自评总分按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自然数。8、本报告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目 录一、自评总述1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1三、自评内容24 节地与室外环境24.1 控制项34.2评分项10土地利用10 室外环境16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1 场地设计与

3、场地生态285 节能与能源利用345.1 控制项365.2 评分项44建筑与围护结构44供暖、通风、与空调52照明与电气58能量综合利用64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16.1控制项726.2评分项76节水系统76节水器具与设备81非传统水源利用85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97.1 控制项907.2 评分项93节材设计93材料选用1028 室内环境质量1128.1 控制项1148.2 评分项122I室内声环境122II室内光环境与视野128III室内热湿环境134IV室内空气质量13611提高与创新141项目名称:项目1 DBJ/T 15-83-2017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

4、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表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与创新总分10010010010010010不参评分适用总分实际得分评分项得分Qi(实际得分/适用总分)评分项权重值i加权得分iQi自评总分Q:,申报星级评分要求:45/50/55/60/80。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12三、自评内容4 节地与室外环境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达标/得分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应

5、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 日照间距。/4.1.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要求。/4.1.6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平方米。/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8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5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

6、定。4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5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84.2.9场地设置避雨防晒得走廊、雨棚6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5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9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64.2.15合

7、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合计1004.1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是、否。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项目选址的建设用地属性以及场地内地形、资源情况。若含有上款所列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

8、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环评报告书(表)、环评批复或场址检测报告:应包括对场地选址以及场地内及周边是否有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说明;3、保护区或文物古迹保护或改造的方案:如场地内有以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应包括相应保护或改造措施(如无保护内容可不提供),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实际提交材料: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

9、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环评报告书(表)及批复:应体现场地是否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以及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等危害;3、地勘报告;4、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

10、的专项检测报告:如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本条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的情况为评价对象。)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以上皆无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2、相关专业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3、环评报告书(表)及批复:应包含场地内各类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实际提交材料:4.1.4 日照间距等

11、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已经批复的城市规划相关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住区位于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小时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否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是、否公共建筑本项目是否为以下几类建筑类型: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以上皆不是如是托儿所或幼儿园,则其生活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小时如是中小学校,则其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小时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是、

12、否如周边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本项目是否影响其日照要求:是、否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应使用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3、规划方案批复: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批复(通过规划审查);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际提交材料:4.1.5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要求。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简要说明场地内建筑主要出入口、人行系统及与外部城市道路连接的无障碍设计情况。说明在绿地和广场地形险要的地段设置无障碍设施设计情况。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建筑设计说明:应包括对场地内人行通道、绿地和广场地形险要的地段无障碍设计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2、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详图:应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说明相吻合;3、总平面图:应体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的位置。实际提交材料:4.1.6 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平方米。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不参评(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2)评价要点项目计容总建筑面积: m2规划用地面积: m2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