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24862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1按照互利互惠、方便快捷的原则,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2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 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便捷医疗卫生服务。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3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4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 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

2、康复期护 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5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优化审批手续,推进养老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 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新建、改扩建养老机构时,应按具备 医养结合服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并按照康复型养老机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医政医管科、规划和信息科、中医药管理科、政策法规科6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自愿向统筹地区或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提出承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申请,通过

3、组织评估、谈判协商、签订服务协议等环节, 实行协议管理,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科7鼓励执业医师、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开展疾病预防、吕养保健、 中医调理养生等健康服务。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8充分依托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以上。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9优先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 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

4、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 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 系,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10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 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科、家庭发展科、中医药管理科11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 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根据需求有计划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 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集医疗、保健、康复、 护理、

5、养老为一体的老年护理院。支持有条件的医院规划建设老年护理机构。规划和信息科、体制改革科、 医政医管科、财务科、中医药管理科12推进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等工作。医政医管科、疾控科、中医药管理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1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逐步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科、规划和信息科、中医药管理科14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洛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 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15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

6、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医政医管科、中医药管理科16充分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把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全面纳入养 老服务业发展战略当中,做大做强中医药壮瑶医药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中医药管理科17依托医疗卫生服务平台,结合我市生态、气候、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按照柳州市养老 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两环一中心”的布局,建设一批集咨询预防、救治诊疗、康复 疗养、保健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打造老年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产业链。规划和信息科、豕庭发展科、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科18将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按照“非禁即入”原则, 凡符

7、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医政医管科、规划和信息科、中医药管理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19整合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政策法规科、医政医管科、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体制改革科、中医药管理科20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积 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 产品。宣传科教科、疾控科21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实 现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家

8、庭发展科、财务科、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22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 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 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 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 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规划和信息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23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完善监管机制,为入住的参保老

9、年 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家庭发展科、中医药管理科24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兀化的保险筹资模式。允许商 业保险机构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老年人投 保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制度保障。家庭发展科、医政医管科、财务科25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 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家庭发展科26洛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 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10、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科27扩大医养结合服务领域人才培养规模。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 方面的制度衔接,同等对待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完善薪酬、职称评定 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人事科、宣传科教科、医政医管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28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 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宣传科教科、人事科、医政医管科、中医药管理科29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宣传科教科、人事科、医政医管科3

11、0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 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宣传科教科、医政医管科、家庭发展科、中医药管理科31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互联 互通,将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保险等数据信息进行整 合共享,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为开展医养结合服 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规划和信息科、基层卫生科32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 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规划和信息科、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科、

12、中医药管理科序号工作任务市卫计委责任科室33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豕庭发展科、规划和信息科、 财务科、体制改革科、 医政医管科、中医药管理科34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家庭发展科、政策法规科35要建立考核评估体系,以落实医养结合政策情况、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 和养老机构无缝对接程度、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老年人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加强绩 效考核。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督杳,定期通报地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 落到实科。豕庭发展科、办公室、 规划和信息科、财务科、 政法科、体制改革科 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 宣传科教科、中医药管理科36医养结合工作的宣传、政策解读等工作。宣传科教科、家庭发展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