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24720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有了两位数的比较大小的知识经验。本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下学习新内容,归纳10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并不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页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以内数的大小,能迅速、准确的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2、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探求新知的兴趣,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以内数的大小,能迅速、准确的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归纳出比较以内数

2、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 出示: (生:自己先悄声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读,最后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读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难点,为了激发学生的读数兴趣,采用了先自己读,同桌互读。其目的也是为了读的过程中同桌相互教读,相互评价的过程。 、这些数字朋友想请同学们帮他们比一比大小,大家愿意帮忙吗? 板书课题:比一比 (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填写) 二、探求新知: 、凭借经验,交流归纳。 (1)自己说一说用的什么方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2)、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

3、。 (3)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 (教师相应的板书):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看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或比多;里面有个。) 看最高位:位数一样的时候 看下一位:最高位一样的时候 教师小结:比较以内数的大小有三种方法:A、先看位数。B、位数一样再看最高位。C、最高位一样看下一位。 设计意图:凭借以有的经验,先独立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目的在于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找同求异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归纳数学方法 、实践操作,尝试方法带来得的快捷。 做例以及做一做: (独立完成,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最后集体交流答案

4、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励自己。)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用数学语言交流,采用了先自己按照总结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别小看这次交流,其实是一次用数学方法“说数学”的过程,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评价自己,其目的为下一步练习,提醒学生认真练习。 三、拓展新知: 、排排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和同桌交流自己所用的快捷方法) 、写出三位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集体交流。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主要有以下理由: 再加就是成了四位数。 加就是比大,减就是成了最大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题的设计,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对新知的延伸,

5、另一方面为优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优生、中等、学困生都有所兴趣,有所提高、有所探索。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所学的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延伸: 由、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五、自我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发现什么、学会什么) 2、这节课你们觉得自己表现的怎样? 六、实践练习: 调查家里的电器的价钱,绘制表格,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生活来源于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从身边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然后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练习,体验出这种方法的快捷与准确率。在练习中虽然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太精确,但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语言进行了交流。在利用这种方法比较出四个数的大小,最大的三位数是谁?最小的四位数是谁?并说出理由时我没想到学生的理由确实那样的充分,这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整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