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消费心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24713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消费心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 称: 日 期: 目 录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1(一)认识过程1(二)情感过程2(三)意志过程2(四)消费需要2(五)消费决策2二、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3三、大学生消费的误区3(一)消费的盲目性3(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3(三)消费的模仿趋向3(四)消费的攀比行为4四、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4参考文献5专心-专注-专业论大学生消费心理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日新月异,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对象、消费心理、消费溯源、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从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因此针对高校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误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截止2010年9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1500万,大学生消费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合理的,但因自身心理消费观念及理财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高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健康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经济的

3、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心理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 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虽然消费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观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通过运用消费心理,就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有效、

4、合理的分析。同时消费心理也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同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其特殊的消费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处于1824岁的大学生智力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富于幻想,敏感性和好奇心强烈。对广告新产品的关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相

5、当成熟,有自我的价值判断,因而受电视广告等媒体的影响相对较少。网络信息渠道的畅通,为大学生自主消费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多数大学生主动通过同学,家庭,及网络等获得所需商品的信息。大学生敢于创新,思想活跃,有多元的价值目标,同时拥有科学知识,极强的好奇心和敏感性,较强的学习能力,勇于尝试和探索,因此对新产品有较高的敏感度。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在校园的火暴可见一斑。然而因心理的不完全成熟,消费经验和技巧的缺乏,大学生容易进入从众消费冲动消费等误区。(二)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

6、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但心理的不完全成熟,自制力不强,易受情绪和外界的干扰,冲动性和情绪性消费依然存在。年龄的增长,眼界的扩大,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自我情感体验多样性。感情和理智,冲动和克制并存的状态,在特殊的环境下,易于感情冲动,在购买商品时,受商品式样和他人的影响,跟着感觉走。(三)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既有计划地实施购买决策过程,大学生心理发展期,意志尚未定型,果断性品质有较大

7、的发展,但缺乏恒心和毅力。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根据自己的支付水平和商品供应情况。自觉性提高,但惰性存在。(四)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推动消费者进行各种消费行为的最普遍的内在原因。基于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需要:(1)归属和爱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大学生强烈地需要自己的朋友,需要自己的心爱之人,需要亲人的关怀,即需要在一个团体中找到一种归属感,需要被人尊重和爱护。校园中的爱情消费,友情消费,模仿消费等都源于此。(2)自尊的需要。有了朋友和亲人的关怀后,人们都有自尊自重的欲望,需要自己的实力成就得到承认,从社会上得到个人的荣誉

8、和威信,还有自信心。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多通过优异的学业和特殊的才华,得体的举止,高的精神境界等合理的方式获得,但也存在一部分通过对名牌对高消费等方式。(五)消费决策是做出购买决定的心理过程,是购买行为的前奏。据资料显示,在影响大学生购买决策的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明显的。以寄生性消费为主大学生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与价格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方式注入了现代消费的内涵,即注重理性与科学。同时大学生的购买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冲动性。容易受社会环境,消费群体成员,权威人物的影响,甚至存在着消费崇拜,跟随明星消费的现象。二、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现在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大

9、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影响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长,基本都是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学生消费的误区(一)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针对这种盲目性消费的内在分析:由个性觉醒而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对学生来

10、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地要求自主。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 当今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无论在思想,生活,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足够的“私房钱”,供自己支配,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很少。以购书为例,统计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

11、过书店。还有一个实验:在某高校中文系的所有男生宿舍中借现代汉语词典,结果仅借到6本,也就是平均15个人才有一本工具书。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一校门外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朋满座试分析误区产生的原因:由自尊的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优异学业或特殊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三)消费的模仿趋向许多学生在努

12、力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学吸烟,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情有独钟。校园中掀起“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情人节”等等,无不与这种消费中的模仿心态有关。这种趋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由消费攀比产生,特别是从众心理,即“人有我亦有”的心理。消费心理与消费相互影响关系也促成该模仿趋势的出现。消费心理直接决定了消费流行的形成;在消费流行的冲击下,消费心理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攀比成风也将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相互模仿。(四)消费的攀比行为同学们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

13、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因而,攀比现象就有了生长的土壤。我们往往会看到某宿舍的女生换与他人媲美的服装。这样你追我赶,导致了攀比的升温。由好胜心而引起的消费心理。大学生争强好胜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互相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人有我亦有”的从重心理;二是,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 四、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和后天形成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兴趣和爱好也不一,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专长的优势。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鼓励大学生张扬个性、放飞理想,对于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决定着个人的人

14、生走向。所以,对于具有一定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大学生而言,认真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特长,彰显个性的同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定位,选择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奋斗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因而,高校一方面应该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创立各种学生会社团组织,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些大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要比中学时期轻松得多,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学校就更要对学生进行闲暇消费教育,这仅仅依靠德育教师有限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学校团委要创造条件,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图书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闲暇时间里过得轻松、愉快,通过积极的消费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认清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以此来走出消费误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引导,强化他们的勤俭节约意识。我国的大学生一般在18到23岁,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没有真正走向成熟,在消费方式上有些学生的消费仍趋向盲目“从众”心理。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大学生消费意识教育。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消费开支理应合理分配,尽量加大学习方面的投入,缩减娱乐消费方面的支出,以此来摒弃不良消费模式。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的物欲也随之膨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