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合战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24108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战奇略合战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战奇略合战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战奇略合战原文及翻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战奇略合战原文及翻译合战【提示】本篇以?合战?为题,旨在阐述合兵以击敌亦即集中兵力击敌的指导原那么问题。它认为,“兵散那么势弱,聚那么势强,这是用兵的一般原那么。在防御作战中,对于以优势兵力向我进攻之敌,也应当合兵集中兵力去迎击它。本篇引自?唐李问对?的“聚不聚为孤旅,孤旅,谓孤立无援的军队;句意是,应当集中兵力而不集中时,就成了自我孤立的军队了。集中兵力乃是夺取战争主动权、改变敌我态势的首要条件,是实如今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的根本手段。因此,无论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集中兵力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原那么。本篇可以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年秋,

2、进驻新城的唐军在叶蕃重兵的进攻下,正面临着“众寡不敌,师人皆惧见?旧唐书王忠嗣传?的严重形势。但是,身为唐军将领的左威卫郎将王忠嗣,却临危不惧,指挥假设定。他先以骑兵向叶蕃军左右两翼施行侧击,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此后集中三军主力,乘敌混乱败退之机,施行大规模还击,一战而大败叶蕃军,获得了新城保卫战的成功,创造了“合兵击敌的成功战例。【译文】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强大,这是兵家通常所熟识的一般原那么。倘假设我军分兵屯驻多处,敌人如以大军向我进攻,我就应当集中兵力予以迎击。诚如兵法所说:“应当集中兵力时而不集中,就成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军大肆入侵,企图报唐

3、军进驻新城之仇。吐蕃军一大早就迫近唐军营阵。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唐军人人产生畏惧情绪。但唐军将领王忠嗣,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策马迎战敌人,他挥军向敌人左右两翼奔驰突击,锋芒所指,敌人无不惊惧而退。唐军如此反复冲击,杀死敌军数百人,致使吐蕃溃不成军。王忠嗣乘敌溃乱不堪之机,集中三军兵力对敌施行猛烈侧击,终于把吐蕃军打得大败。【原文】凡兵散那么势弱,聚那么势强,兵家之常情也。假设我兵分屯数处,敌假设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开元时,吐善入寇,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注释】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公元七至九世纪,建立于青藏高原。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门源。王忠嗣:唐将。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本名训,九岁时,因其父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为唐玄宗收养于宫中,并赐名忠嗣。及长,参军守卫西北边防,因战功卓著,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佩四将印。辟易:惊退。本篇?合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合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