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23358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简述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1.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2 仪器装置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2、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C第二法),并与网蝶组成其桨碟装置。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成尺寸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D)项下所示附图。2.2.2 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3 第一法 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3.1 测定法 照各品种“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

3、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用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滤液按照个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3.2 结果判定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 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得超出规定范围;(2)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

4、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2.2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1)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超出规定范围20%;(2)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3)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4) 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5) 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

5、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4片(粒)超出规定范围;(6) 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7) 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20%;(8) 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超出规定范围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其中超出规定范围10%是指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不低于低限的10%(Q10%),或不超过高限的10%(Q+10%);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应包括最终时间测得的释放量。3.3 注意事项操作注意点用溶出度测定法4 第二法

6、 用于肠溶制剂4.1 该方法又分为(一)法和(二)法,应按各品种正文项下的规定选择。4.2 测定方法4.2.1 (一)法4.2.1.1 酸中释放量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介质为0.1mol/L盐酸溶液750ml加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370.5,按各品种规定调整转速并保持稳定,取6片(个)分别投入转篮或容器中,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开动仪器运转2小时,立即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酸中的释放量。4.2.1.2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 于上述酸液中加入0.2molL磷酸钠溶液250ml(必

7、要时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继续运转45分钟过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时间,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在30秒钟内完成,滤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缓冲液中释放量。4.2.2 (二)法4.2.2.1 酸中释放量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在每个容器中注入0.1molL盐酸液900ml,照4.2.1.1项下进行测定。4.2.2.2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将4.2.2.1所述各容器中的酸液弃去,并立即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6.8)900ml,或将每片(粒)转移入另一盛有磷酸盐缓冲

8、液(pH6.8)900ml的溶出杯中,照 4.2.1.2项下进行测定。磷酸盐缓冲液(pH6.8)的配制 取0.1molL盐酸溶液和0.2molL磷酸钠溶液,按3:1混合均匀,必要时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4.3 结果判定除另有规定外,判为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酸中释放量(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均应不大于标示量的10%;(2)6片(粒)中有12片(粒)大于10%,但其平均释放量不大于10%;缓冲液中释放量(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应为标示量的70%;(2)6片(粒)中

9、仅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3)6片(粒)中如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Q时,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如有13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酸中释放量(1)6片(粒)中有3片(粒)大于10%;(2)6片(粒)中的平均释放量大于10%;(3)6片(粒)中有1片(粒)大于 20%;缓冲液中释放量(1)6片(粒)中有1片(粒)低于

10、Q20%;(2)6片(粒)中有2片(粒)低于Q10%;(3)6片(粒)中有3片(粒)低于规定限度;(4)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4片(粒)低于规定限度;(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2片(粒)低于Q10%;(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1片(粒)低于Q20%;(8)初、复试的12片(粒)的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以上结果判定中所示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4.4 注意事项4.4.1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中,应注意介质pH值的准确性,必须按规定调节至6.80.05。4.4.2 如采用(二)法,在更换溶剂时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而使样品表面干燥而影响在缓冲液中的释放。5 第三法 用于透皮贴剂5.1 测定法 将释放介质加入溶出杯内,加温至320.5,使搅拌桨的下端距上层网碟的距离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开始搅拌并记时;取样位置在介质液面与桨叶上端之间的正中,离杯内壁不得少于10mm。取样后应立即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空白释放介质。5.2 结果判断 除另有规定外,同3.2项。5.3 注意事项 同3.3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