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23249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北师大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一语文小雅 采薇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唱等手法的作用。3、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4、理解故乡之思的深刻文化内涵,以此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2、分析各种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三、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赋、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艺术效果。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1字音玁狁(xin yn)

2、不遑( hung )不来( li )孔疚( ji )靡盬(m g ) 喧嚣( xio )寰宇( hun)神裔( y )肴馔(yo zhun)宅邸( d )逃遁( dn )象弭( m )归聘( pn )四牡( m )骙骙( ku )小人所腓( fi )雨雪霏霏( y fi )载渴载饥( zi )整饬( ch )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二)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3、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都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乡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为什么呢?让我们到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会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理清情节,把握内容1诵读和翻译(1)听朗诵带,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给出意见,教师给予点评。(3)根据诗下面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诗。教师加以指正和补充。参考译文:(课件展示)

4、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

5、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2脉络梳理(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戍边之歌。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2)这首诗主要是分为几个层次来叙述的?明确: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6、。小结: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四)分析鉴赏1第一部分(前三章):思乡之情。(1)集体朗读前三章,并思考:第一章中,戍卒为何会“忧心烈烈”?点拨:士兵们为抵抗外族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从而产生了悲伤、厌战情绪。朱熹曾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期而还”,可知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以二年为限。可是诗中戍卒的服役看上去却没有期限,归家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的强烈思念。(2)这些戍卒为什么“靡室靡家”,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明确:“玁狁之故”。为了抵抗外族入侵。“我戍未定,

7、靡使归聘”。因为驻守的地方不安定。“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因为征役没有休止。(3)分析这一部分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明确: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薇菜从发芽到柔嫩再长到粗壮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而戍卒从“莫”、“阳”中盼望回家,却始终没能回去。这样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返家的日期。(4)这一部分还运用了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说一说是如何体现的?有何作用?明确: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

8、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如:第一章开头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点拨: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诗歌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2第二部分(第四、五章):戍边生活

9、。(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章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点拨:细节描写。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和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虽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2)这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武器装备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点拨: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

10、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这种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3第三部分(第六章):归途之景。(以讨论为主)(1)说一说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点拨: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经过前面一系列对戍卒的劳苦、思乡和战争描写的铺垫,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幸存的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在写法上采用了对比手法,作品并没有写戍卒胜利返乡的喜悦,而是对比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更何况“行道迟迟,载饥载渴”,返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2)探讨与思考:“昔我往矣,

11、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四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理解。资料: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世,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言:“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清王夫之在论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点拨:这四句以柳代春,以雪代冬,借景表情,情景交融。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

12、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不尽。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借助“杨柳”意象抒情。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诗词中,青青杨柳成为牵绊游子、离情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这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柔弱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读完这部分,你脑海

13、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口头描述一下。预设: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五)探究与发展1乡愁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2请学生举出描写乡愁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八、作业设计1背诵采薇。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并在班级中交流。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九、板书设计 采薇(乡愁)结构 内容 表现手法 情感第一部分(前三章) 思乡之情 比兴、重章叠唱 渴望归乡第二部分(第四、五章) 戍边生活 细节 对战争的不满第三部分(第六章) 归途之景 对比 内心凄楚、悲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