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2295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政发[2011]312号“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政发201131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京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关系着南京城乡建设的长远发展,对实现城乡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京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南京城

2、乡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回顾与评价“十一五”的五年是南京城乡建设创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的五年,是以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出发点加快建设的五年,这一时期,城乡建设突出市容环境提升、突出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努力开创了城乡建设跨越发展新格局,五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成功经验。(一)“十一五”城乡建设总体评价“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城乡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一城三区”、“跨江发展”和“五个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改善百姓生活、统筹城乡建设、增强辐射

3、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顺利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成功申办“青奥会”,“三个提升”及各项城建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及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特别荣誉奖等一系列荣誉,为巩固与提升南京在宁镇扬、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地位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提供了条件。(二)“十一五”城乡建设的成就1、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加强,规划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紧紧围绕服务城乡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开展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

4、2020)、13个区县总体规划等40余项战略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等80余项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南京市公交场站总体规划等100余项交通市政专项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等40余项历史文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了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地方立法;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全覆盖基础上,实现“一套图”整合工作,初步建立了城市空间特色规划体系,完成了南京主城空间特色系统综合规划等50余项城市特色塑造类的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组织完成了40余项城乡统筹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和年度土地储备计

5、划制定,强化对土地投放的规划引导;加大规划监督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改进规划验线验收规程,规范规划监管,强化规划监督,加大批后管理力度;强化规划支撑体系,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大力推进测绘管理工作,实现江南八区61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免费供图。2、“一城三区”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布局结构更趋优化“一城三区”建设全面展开,有效推动了“多中心、开敞式、组团轴线”的城市空间拓展,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河西新城区高水平建设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成南京会展中心等一批综合服务功能区,完善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基本形成CBD核心区,大力实施“绿色河西”工程,彰显绿色、滨江、生态河西新形象;仙林新市区

6、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路网框架,地铁二号线延伸至仙林,建成羊山森林公园,教育科技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得以提高;东山新市区完成宁溧路快速化改造,建成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启动了外港河景观带建设,城市居住功能日益突出,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江北新市区以纬七路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和沿江开发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跨江发展”的通道和空间载体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01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建成区面积由513平方公里拓展到619平方公里。3、交通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市交通效能有所提高加快推进南京铁路枢纽中心建设,建成沪宁、宁合城际

7、铁路,建设高铁南站综合枢纽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启动禄口机场扩建和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建成龙潭港区一至三期工程和新生圩汽车滚装码头;完成宁杭、宁淮、沪宁、绕越东南段等高速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加快构筑完善的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完成农村公路达标工程;地铁1号线南延线、地铁2号线及其东延线相继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地铁三号线、一号线西延过江线,地铁运营里程达到85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建成长江三桥和纬七路、大胜关高速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纬三路、长江四桥等过江通道;基本完成江北、江南滨江大道总长约22.8公里的建设任务;完成内环东线和北线二期、宁溧路、玄武大道等城市快速路,全长约23.3公里的快速内

8、环全面贯通;主城“经六纬九”道路网络更加完善,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开工建设小红山综合客运枢纽;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成小行等公交枢纽中心以及长约120公里37条公交专用车道,建成江东路等公交港湾停车场;加大主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停车设施。至201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05年的308公里增加到了481公里,公路网密度16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城区道路总长559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9.35平方米,领先全国同类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得到加强,完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一期工程,交通管理不断优化,提高了城市交通效能。4、老城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文

9、化名城特色更加彰显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目标,全面完成了中山陵外缘景区和秦淮河一期综合整治,基本完成现存25.1公里的明城墙风光带外侧保护与建设工程;积极推动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建设幕燕滨江风光带;按照“出门500米,步行5分钟”就能抵达一块绿地的要求,每年完成20块老城绿地建设;开展以“三中路”为重点的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13线35条主干道和607条街巷整治任务;推动城市亮化工程,完成楼宇亮化1250幢,实现320幢楼宇景观照明集中控制,以“三圈三片三带”为重点,实施了新建高楼、桥梁、立交的亮化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精品亮化示范片区;建成北极阁等一批公园景区,打造

10、了长江路等一批历史街区,实施了金陵大报恩寺塔、南捕厅、梅园新村、颐和路公馆区等历史片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完成了一批重要近现代建筑及风貌区的保护和改造;完成江东门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名城整体格局得以充分展现。5、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南京市秉承打造“人文绿都”理念,按照建设“生态市”目标和“三个提升”总体要求,以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绿化质量为主题,努力构建生态绿地系统,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完成长江南京段等30个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监管工作;着力打造“排水畅通、水清岸绿、景观和谐、人水相亲”的城市水环境,开展主城水环境综合治理“7344

11、”和“2234”工程,在全市主城区226平方公里内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围绕“一湖一河”重点区域,完成20条干道、208个小区和258条街巷污水管网铺设;完成江心洲扩建和城北、城东、仙林等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7万吨/日;完成水阁垃圾场1号库区和轿子山2号库区封场植被恢复工程;实施中山陵、雨花台及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博爱园等三大公园;建成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聚宝山等一批郊野公园;加快幕燕、滨江风貌区建设;对莫愁湖、红山等一批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201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38%,新增绿地60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1.9平方米提高到了13.7平方

12、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2吨/日,综合污水处理率达到88.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8.74%。南京相继获得“联合国人居特别奖”、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6、公用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城市保供能力日益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力做好自来水、居民用气、轮渡和公交等行业保供工作,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经受住了50年一遇雪灾的考验。公交服务不断改善,新购、更新5407辆公交车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7.6标台;完成北河口水厂扩建二期,自来水供水管网总长度达8643公里,年供水量达到112326万立方米;新(扩)建竹

13、林、麒麟、徐庄等多座自来水增压站,完成主城向汤山供水工程,实施仙林、板桥等周边区域供水,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区排水管道达4948公里;主城区全面实现由人工煤气向天然气的转换,城区天然气管道3404公里,燃气普及率达99.5%。7、三城九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三城九镇”建设突飞猛进,初步构筑了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城乡一体的郊县城镇发展空间。过江通道的建设迅速拉近了江南、江北时空距离;郊县与主城板块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快,郊县城镇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镇特色逐步凸显,一批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的专业性城镇初步形成;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村庄

14、环境整治逐步强化,村镇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截至2010年底,全市既有41个涉农镇(街)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21.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7.7平方米;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49.27%和100%,17个村被命名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8、保障住房持续健康发展,住房供应体系逐步优化南京市不断改善房地产供应体系,优化供应结构,加大以普通住宅为主的住宅建设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以绿色安全、综合布局、合理配套的“新型居住社区”的组团建设模式替代了过去小规模的多点建设模式。“

15、十一五”期间,房地产累计完成投资2681亿元,商品房累计新开发4527万平方米;商品房年均上市90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累计4732万平方米,建成一批以低碳、节能、全装修为特色的示范小区,河西、仙林、江宁、浦口等区域成为住宅建设和投资的重点区域;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竣工经济适用房937万平方米,9万余户低收入家庭入住,竣工中低价商品房58万平方米,6000余户中低收入和被拆迁住房困难家庭入住,廉租保障制度覆盖2万余户最低收入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完成71个城中村改造建设,改造危旧房34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房屋6789幢,出新老旧小区3

16、16个,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受益居民48万户。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百姓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9、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南京市突出城市管理考核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市、区、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层级管理网络;修改完善了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研究出台了南京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南京市夜景灯光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及南京市经营性户外广告有偿设置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大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城建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发应用了道路占用挖掘信息化管理、城管信息化管理、绿化覆盖率普查及管理等一批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了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现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控,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