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21276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标准)测试卷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l4题。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适遇牧马童子 适:碰巧 B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如果 C曰:“然。” 然:是的 D小童辞

2、 辞:推辞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顼是( )(3分) 例句:称天师而退 A红装而蹇者 B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C而此地适与余近 D聚室而谋3下列对少年向黄帝谈论治理国家所运用的说理方法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例说理 B引用说理 C对比说理 D类比说理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译文: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译文:二、(1 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58题。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成阳内史王猛为侍

3、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塑廷震暴,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为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苻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

4、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掠入财物 掠:抢夺 B为百姓患 患:祸患 C. 猛下车收德 收:拘捕 D坚驰使赦之 使:派出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已陈尸于市 A以堙于东海 B少年胜于欧洲 C相与步于中庭 D告知于帝7下列对王猛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嫉恶如仇 B.执法如山 C.有勇有谋 D.雷厉风行8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译文: (2)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日:“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译文:三、(15分)阅

5、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l2题。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祠。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日:“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止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 【注释】贺少监:贺知章,字季真,

6、做过少监的官职。黄冠:戴黄帽子的人,指诗人。冲举之术:延年益寿的方法。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亘一堤 亘:横亘 B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 谒:拜访 C. 取珠易饼 易:交换 D持一珠贻之 贻:卖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乃还其珠而去 A而此地适与余近 B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C乃记之而去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月湖位于城内,得名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地形特点。 B贺知章的祠堂建在月湖边,因刻有皇帝的题词而显得荣耀百倍。 C.贺知章八十岁才告老还乡,其回乡

7、诗和急流勇退的品质,被人们世代相传。 D通过贺知章与老人家的小故事,可见他仍然是一个追求富贵之人。12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译文:(2)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译文: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1 6题。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经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

8、蛇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释】被酒:带有醉意。自负:自恃不凡。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徒多道亡 徒:服劳役的犯人 B自度比至皆亡之 比:比较 C.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从:跟随 D前有大蛇当径 当:挡住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化为蛇 A为坻 B念无

9、与为乐者 C山峦为晴雪所洗 D全石以为底15.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担任亭长时,负责押送犯人,但是因为道路险阻,很多犯人在半路上就死亡了: B在到达泽中时,因为有大蛇阻挡了他们前行的路,刘邦乘着自己酒醉,将其斩杀。 C老妇人哭诉,其子幻化为蛇,被赤帝子斩杀,增加了神秘感。 D这篇短文讲述了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16.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译文:(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译文:五、(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7 20

10、题。 游虎丘小记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眷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选自明代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释】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7.下列语句中

1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秋游者尤盛 盛:多 B遂使丘壑化为酒场 遂:最终 C相与坐石台 相与:一起 D以静意对之 对:回答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红粉笙歌 A不以疾也 B以其境过清 C自康乐以来 D玉人以为宝也19.下列诗句中,最贴切表达本文作者游览虎丘时的景色和感受的一句是( )(3分) A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0.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6分;每小题3分)(1)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

12、山沸林,终夜不绝。译文:(2)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译文:六、(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21 24题。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13、。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构亭日 构:建造 B使巩记之 使:让 C或醉且劳矣 或:有时候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隅:角落2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草树众而泉石嘉 A潭西南而望 B学而不思则罔 C敏而好学 D隶而从者2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醒心亭和丰乐亭依山而建、相邻而居,曾巩和欧阳修分别为之作记:本文则是以“醒” 贯串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也描写了其间的景色,并借此抒写了欧阳修的个人追求。 C作者指出欧阳修的“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 是本文的主旨所在。24.请把文言话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译文:(2)天下之学者,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