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12月份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17972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12月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主题班会12月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主题班会12月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主题班会12月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主题班会12月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12月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12月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水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2 月)综采(4)班黄 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重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古今 中外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共识,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保 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的教育传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 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教育,其中一个重要 内容就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育。而红 色文化作为近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是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的爱国文化之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当 代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正处于一种令人尴尬的境地:1、许多青少年 不了解长征事迹、不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2、学校对学

2、生红色文化 的教育多理论,少实践活动,多书本知识,少社会实践,思想教育流 于形式,失于空洞。3、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 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 气和不健康思想,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全体教师形成 共识,决定进行“红色文化与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验。通过这 一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使广大青少年了解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红色 文化;使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

3、念,继承和发扬老 一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一、班会目的1、弘扬长征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 忘掉。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 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 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没有自己的文化, 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一种宝贵 的精神财富,长征精髓在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精神;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精神。2、加强人文教育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纵 鉴历史,

4、横观现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 就会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 族人文精神,社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中华民族为什么 能经历五千年风雨,特别是在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的艰苦斗争中蓬勃 壮大,就不值得深思吗?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 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以及对于思维,培养灵感,孕育 创新精神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做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 育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对科技知 识、文

5、化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离开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优 秀传统文化,仅靠学科教学就可以完成的。要让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 不流于形式,有针对性,有实在的内容,达到较高的目的,就要不断 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即:一、创新机制;二、创新方法;三、 创新活动内容。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二、主要内容1、红色文化长征精神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研究如何把红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2、配套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发红色教育校本教材。3、红色文化对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影响。4、红色文化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5、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文化纷繁多彩,有先进文化、封

6、建文化、资产阶级文化、无产阶 级文化、苗族文化、汉族文化、酒文化、婚俗文化、其它民族文化等 但什么是习水的文化品牌?我们必须在历史中去寻根,在大环境中思 索,在比较中找准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 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 国情怀、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 气节和富有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民族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社会变革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我们弘扬

7、红色文化,就是要内化思想 理念,外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用“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 奋进、求实创新”的四渡赤水精神推动工作。可见,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红色文化的传递是一种精神、一 种追求、一种崇拜和一种信仰,是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 革命先烈遗赠给我们一笔丰硕的精神财富。贵州高原的赤水河畔,坐落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绿洲红城 神奇习水。红军在此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铸就了无 与伦比的历史丰碑,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习水人紧紧守望红 色文化这块精神家园,发现红在习水,建设红满习水,实现红动习水, 打造神奇

8、习水中国红文化品牌,凸显出红色文化优势,焕发出发展的 无穷动力。红色文化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它的作用犹 如春风细雨,悄然无声地潜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彼此依存,相互 影响,引领和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各项工作得 到不断推动和发展。传承是红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其 注入不竭的动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活化载体和形式,在更高 层次上谋求红色提炼、提升、创新,才能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转化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 方面,树立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尤为重要。挖掘红色文化,发现“红 在习水”。 红色习水,起笔于长征、积淀为丹霞,扬名

9、于赤水河,红 是长征精神之升华,也是丹霞地貌的特征,赋予了习水人永恒的主题。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党史办、文化广播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专门 人员深入各镇乡,回顾革命历程、收集革命故事、寻访红色人物、挖 掘红色文化。通过走访重点人物、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收集革命时 间红军在习水故事、物件;寻访红军走过的土地、河流;征集当年习 水老区人民拥军爱民的动人事迹;挖掘革命先烈、革命前辈为了人民 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做好原地址相关标识和文字记载 工作,汇编成册,为红色文化品牌打造提供丰富的民间素材和历史资 料,奠定良好基础。开展主题活动,打造“红满习水”。 打造“红满习水”就是以 红军精神为纽

10、带、为核心,努力传承红军精神,用红军精神鼓舞人、 激励人。一是开展“六红教育”活动,在全班开展“走红路体验历史、 忆红史增强党性、办红事勤政为民、学红人增强信心、唱红歌凝聚人 气、育红苗储备人才”活动,用先进文化武装、塑造干部,引导、鼓 舞群众,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四渡赤水精神成为鼓舞全 县人民、促进全县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二是倡导红色婚俗。以红军 长征四渡赤水旧地和土城大小景点为背景,以婚纱摄影为手段,通过 举办高雅健康、主题鲜明的婚礼,展现革命主义浪漫情怀,发动、引 导学生告别恶搞陋俗,形成自发、格调高雅的红色文化。校园安全隐患主题班会教案12 月)综采(4) 黄 剑活动目的:结

11、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 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活动准备:挂图、警示牌活动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个班会,主题为“校园安全”(板书 课题)二、教师讲述:近段时间以来,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对 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1月29 日12 时许,位于新疆 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致使41 名学生 受伤住院。这一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面 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务必要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 重视。过渡语: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 应该怎样做呢?三、校园安全,我们

12、该怎么做呢?1、地点:教室、走廊、楼梯、操场: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 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养成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 良好习惯。2、人际关系:同班同学之间,自己与其他班同学之间。了解在楼梯间追逐、打闹、推搡和制造恐慌气氛、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四、想一想,校园安全方面,学校设施哪方面存在隐患?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小结:学校的问题下课后老师向领导反映,自己的问题可得及时 改啊!五、学生介绍行路安全经验(各别学生说明)六、你认为社会上的哪些行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学生 举例)过渡语: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为车祸埋下了隐患。八、出示挂图:交通事故图九、谈感受听完老师介绍的资料,看完挂图以后,谈谈你的感受。小结: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同学们千万要遵守交通规则。每年开 学同学们能一个不少的来上学,那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最厚的教师 节礼物。十、认交通警示牌总结:我们的班会马上就要结束了,衷心祝愿同学们安全快乐地 成长,祝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生命是美丽 的,生活是多彩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 园,安安全全度过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