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上传人:图*** 文档编号:50517954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两项改革后,XX县腾退办公用房及学校等资产142宗,面积8.3万,村集体资产754宗,面积16.43万。为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县委、县政府围绕“一个目标”(科学合理腾退与盘活公有资产),做实“三项工作”(摸清家底、明确权属、优化配置),实现“三个转变”(变资产为资本、变资产为资源、变闲置为利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镇村公有资产盘活路径,激活公有资产“一池春水”,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全面提升镇村公有资产管理绩效。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村公有资产盘活与利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管得不好,不仅可能带来资产的闲置流失,甚至滋生腐败,也会让人们对改

2、革动机存疑,影响成效。XX县强化党对公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和载体,狠抓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印发了XX县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公有资产确权登记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六个文件,明确了县、镇、村三级党政和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提出了公有资产盘活的任务和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成立县“公有资产盘活办”,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统筹全县的资产盘活、遗留问题化解和考核推进工作,财政、自然资源、农业等职能部门和镇乡成立了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相关工作推进,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夯实“三项工作”,推

3、动盘活利用做实清产核资,实现家底清。针对镇村改革调整面宽量大等实际情况,县、镇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镇村公有资产进行了拉网式清查核实,摸清了资产家底,建好“资产管理、闲置资产、权属登记”三本台账。确保资产清理的全覆盖、不遗漏。创新确权登记,做到权属明。全县镇乡闲置公有资产142宗,由于历史原因,权证齐全的仅为35宗,权证不齐的达到107宗。针对权属不清、权证遗失等问题,XX县创新思路,担当作为,本着依法依规,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出台了XX县镇乡区划调整后被撤销乡镇不动产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登记实施方案,印发了XX县撤销乡镇资产划转确权登记责任分解

4、表,成立了以政府办、国资办牵头,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为主要成员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专班,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一是资料“补齐”。落实专项资金,开展了土地、房屋测绘和安全消防鉴定,尽可能收集补充完善办证资料。二是要件“容缺”。细分权属不明形成的原因,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对资料不齐的公有资产容缺办理。三是办证“联席”。对于权证办理可能存在风险的,提交处置办,联席审批,降低办证风险。四是办证“从速”。按照“精简资料、优化程序、提升效率”原则、明确办证时限。镇乡闲置公有资产中权属不明的107宗已全部完成办证;其余权属不明资产要求在今年6月底办结。优化资源配置,做到“使用活”。加强分析研判,结合改

5、革实际,分层分类制定了镇村公有资产盘活方案。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存量盘活。县财政局(国资办)成立了7个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推进组,负责指导、参与、监交、督促。对镇村公有资产配置实行“六个一批”,分别用于补充国有资本、充实功能用房、支持产业发展、市场化处置变现、保留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使用,共盘活乡镇资产103宗,盘活率72.5%。盘活村级集体资产491宗,盘活率65.12%。三、推行“三个转变”,激活资产红利XX县对镇村公有资产的盘活与利用,不仅仅看作是简单的资产管理,而是当做推进乡村振兴、资本运用、产业发展、治理体制改革与能力提升的一次难得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

6、“三个转变”,充分发挥资产的红利,助推经济和社会发展。变资产为资本,破解乡村振兴瓶颈。乡村振兴离不开市场主体参与,缺不了资金要素保障。XX县把镇村公有资产盘活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成立了XX县乡村振兴有限责任公司,明确公司的职责与义务。将全县镇乡闲置公有资产和国有大中型水库全部以资本金方式注入该公司,将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积极探索村公有资产“物化”之路,搞好资产清理核实,搞好村集体资产和国有资产的区分,将国家投入产业发展形成的资产确权为国有,配置给乡村振兴公司,其余村集体资产确权给村集体,壮大县属国有企业和村集体实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对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和资金,通过互利共赢原则,

7、可参股、租赁、联合经营等方式与乡村振兴公司合作,目前这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以此为抓手,寻求乡村振兴主体、资金、路径。变资产为资源,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公有土地、资金等要素不足,成为发展之难。XX县紧紧围绕“公有资产盘活”这篇大文章,变闲置资产为招商引资、兴办产业的资源,依托XX纺织服装、食品产业发展优势,将建新小学、龙桥初中等4个学校租赁给翰彬霖公司生产鞋服,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200余人;将原镇政府办公用房租赁给重庆东涛食品有限公司兴办10万吨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将可达3亿元以上,解决就业300余人;将原五里村活动阵地340平方米租赁给建林驿村藤椒联合社作功能用房,助推联合社增收

8、2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5000元以上,全县预计能盘活用于产业发展的闲置土地150余亩,房屋35493.72,解决农民就近务工5000余人,以此盘活方式为政府节约土地及配套产业投入1亿元,有效的解决产业发展土地指标紧缺、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变闲置资产为民生社会发展资源。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资产增值、企业增效、镇村增收、群众受益。107宗乡镇闲置资产划转县属国有企业用作壮大资产总量、35宗乡镇闲置资产充实用作周转房及敬老院、20宗腾退小学校舍改建为幼儿园、18宗乡镇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出租出售方式支持产业发展;132宗村级闲置资产用作村级便民服务点、359宗村级闲置资产用作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场所。变闲置为利用,破解资产管理瓶颈。资产管理面宽量大、任务繁重。县级部门和镇乡分别制定了闲置资产盘活方案,建立盘活利用台账,落实责任。创新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管理模式,将出租出售收益由乡村振兴公司和镇乡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充分调动多方经营管理资产的积极性。逗硬考核奖惩,将闲置资产的盘活与利用纳入对乡村振兴公司、县级相关部门和镇村考核范围,设立专项目标考核分值,定期检查通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