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1770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同一种金属材料,在不同的条 件下其力学性能也是不同的。金属性能的这些差异,完全是由金属内部的 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因此,研究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是了解金 属性能,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合理确定加工方法的基础。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二节纯金属的结晶 第三节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第 一节 金属 的晶 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固态物质按其原子(或分子)的聚集状态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凡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非晶体:原子(或分子)无规则聚集在一起的物质则称为非晶体。自然界中,除少数物质

2、(如松香、普通玻璃、石蜡等)属于非晶体外, 大多数固态物质都是晶体。由于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是有规则的, 所以自然界中许多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外形,如结晶盐、水晶、天然金刚石等。但晶体的外形不一定都是有规则的,如金属和合金等,这与晶体的形 成条件有关。因此,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还在于其内部原子(或分子) 的排列是否有规则。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还表现在许多性能方面,如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显然,气体和液体都是非晶体。特别是在液体中,虽然其原子(或分子) 也是处于紧密聚集的状态,但不存在周期性排列,所以固态

3、的非晶体可以 看成是一种过冷状态的液体,只是其物理性质不同于通常的液体而已,玻 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故往往将非晶体称为玻璃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转化为晶体,如玻璃经高温长时间加热后能形成晶态玻璃。而通常 呈晶态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成为非晶体,如金 属液的冷却速度超过10 C / s时,可得到非晶态金属。二、金属晶体的特性晶体又分为金属晶体和非金属晶体两类。有晶体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独特的性能,如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的塑性及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等。这主要与金属的原子结构及原子问的结合方式有关。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它的最外层电

4、子数目少, 而且与原子核的结合力较弱, 很容易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 当大量金属原子聚集在一起构成金属晶体时, 多数金属原子失去其最外层 电子而变 成正离子。 正 离子按一定几何规律作周期性排列, 并在 固定位置 上作高频率的热振动;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则在各离子间自由地运动 它们为整个金属所共有。 金属晶体就是依靠各正离子与共有自由电子之间 的引力结合起来的, 离子间及电子间的斥力则与这种引力保持平衡, 使金属处于稳定的晶体状态。 导电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会沿电场方向作定向运 动,形成电流,使金属晶体显示出良好的导电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正离子的热振动对自由电子的运

5、动有阻碍作 用,随温度升高,正离子热振动的幅度加大,对自由电子的阻碍作用增大 因此,金属晶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导热性:由于正离子的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运动可以传递热能,从而 使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塑性: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发生相对位移后,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 仍保持原有的结合方式,使金属显示出良好的塑性;光泽:自由电子能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当 它返回原来低能级时,就把所吸收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宏观 上显示金属晶体具有光泽。三、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在研究金属的晶体结构时,为分析问题方便,通常将金属中的原子近似地看成是刚性小球。Ll这样,金属

6、晶体就可以近似看成是由刚性小球按一定几何规则紧密堆砌而成的,如图2 1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情况, 可 将刚性小球再抽象成为一个几何点,几何点位于刚性小球的中心。这种几何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点阵。点阵中的几何点 称为结点或阵点。在表达点阵的几何图形时,为了观察方便,可作许多平行直线将结点连接起来 ,构成三维的几何格架,如 图 22所示。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称为晶格。从晶格中可以看出,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结点每隔一个相等的距离就重 复出现一次;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结点构成了二维点阵平面,将点阵平面沿 一定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其结点也具有重复

7、性。因此,为了说明点阵排 列的规律和特点,可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几何 单元来进行分析,这个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如图2 2 中粗黑线标出的平行六面体所示。可见,将晶胞作三维的重复堆砌就构成 了整个空间点阵。在晶体学中,通常取晶胞角上某一结点作为原点,沿其三条棱边作坐 标轴x、y、z,称为晶轴。规定在坐标原点的前、右、上方为坐标轴的正方 向,并以棱边长度a、b、c分别作为坐标轴的长度单位,如图2 3所示。 这样,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完全可以由三个棱边长度和三个晶轴之间的夹角 a、B、Y来表示。其中棱边长度称为晶格常数。四、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在金属晶体中, 由于原子问的结合方式, 决定了

8、金属晶体具有高度对 称的简单的晶体结构。 其中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 体心 立方晶 格体心立方品格的晶胞如图24所示。在晶胞的中心和 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它是一个立方体(a=b=c ,a=p=Y=90),所以只用一个晶格常数即可表示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由于晶胞角上的原子同时属于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 每个晶胞实际 上只占有该原子的 1/ 8, 而中心的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 故体心立方晶格 晶胞中的原子数 n=8X1/ 8+1=2( 个)。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类型的金属有a-Fe、Cr、W、Mo 、 V 等 。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如图 25 所示。在晶胞的六个面的中心及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

9、子,它也是一个立方体,所以只用一个晶格常数。 即可表示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由于晶胞角上的原 子同时属于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 而每个面中心的原子为两个晶胞所共 有,故面心立方晶格晶胞中的原子数n=8 X 1 / 8+6 X 1 / 2=4(个)。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类型的金属有Y- Fe ,A1、Cu.Ni、 Au、 Ag 、 Pb 等。3密排六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如图2二6所示。在晶胞的每个角 和上、下底面的中心上各有一个原子,晶胞的体内还有三个原子,它是一个六方柱体,由六个呈长方形韵侧面和两个呈正六边形的底面组成,所以要用两个晶格常数来表示晶胞的大小和形状,一个是六边形的边长a,另一个是六

10、方柱体的 高度c。由于晶胞角上的原子同时属于相邻的六个晶胞所共有,上、下底面中心的原子为两个晶胞所共有,而体内的三个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故密排六方晶格晶胞中的原子数n=12 X 1 / 6+2 X 1 / 2+3=6(个)。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类型的金属有 Mg、Zn、Be、Cd 等。4配位数与致密度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与晶体结构类型有关。 为了定量地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通常使用配位数和致密度这两个参数。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例如体心立方晶格的配位数是 8。由于把晶格中原子看成是刚性小球,因此,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用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该晶胞体积

11、的比值来表示。 例如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每个晶胞含有2个原子,原子直径与晶格常数之间的关系如图2 7所示,故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这表明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有 68的体积被原子所占据, 其余为空隙。 显然, 晶格配位数与致密度的数值越大, 则原子排列得越紧密。五、晶体的备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图2 8所示为简单 立方晶格中的一些晶面。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 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一定方 向,称为晶向,如图2 9所示。由于在同一晶格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不同,因此原子间的结合力也就不同,从而在不同的 晶面和晶向上显示出不同的性能,这就是具体具有各向异 性

12、的原因。然而,工业金属材料中通常见不到它们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所讨论的是理想状态的晶体结构,而实际金属的晶体结 构与理想晶体相差很大。六、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如果一个晶体内部其晶格位向(即原子排列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则这 种晶体称为单晶体,如图2 10a所示。在工业生产中,只有采用特殊方 法才能获得单晶 体。 如 单晶 硅、单晶锗等。 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即使体积 很小, 其内部仍包含了许许多多颗粒状的小晶 体, 每个小晶 体的内部晶格 位向是一致的,而各个小晶体彼此之间晶格位向不同,如图2 10b所示。 小晶体的外形呈不规财的颗粒状, 通常称为晶粒。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 称为

13、晶界。 这种实际上由许多晶 粒组成的晶 体称为多晶体。 一般金属材料 都是多晶体结构。由于实际金属材料是多晶体结构, 其内部包含了大量彼此位向 不同的 晶 粒, 一个晶 粒的各向 异性在许多位向 不同 的晶粒之间可以互相抵消或补 充, 因此, 整个金属的性能则是这些晶 粒性能的平均值, 故实际金属材料 表现为各向 同 性, 称为伪各向 同性。由于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着晶格位向 上的差异, 所以在晶界处原子的 排列就不可能是规则的, 这种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称为晶 体缺陷。 根据 晶体缺陷的几何特征, 可将晶体缺陷分为以下三种:1点缺陷 点缺陷是晶体中呈点状的缺陷,即在三维方向上的尺寸 都很小的晶

14、体缺陷。常见的点缺陷是空位和间隙原子,如图 2 11所示。在实际晶体结构中,晶格的某些结点往往未被原子占据,这种 原子空缺的位置称为空位。与此同时,在晶格的某些空隙处又会出现多余的原子,这种不占有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处在晶格空隙之中的原子,称为间 隙原子。在空位和间隙原子的附近,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使其周 围的原子都离开了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现象称为晶格畸变。点缺陷的存 在对金属的性能有影响,如使金属的屈服点升高、塑性下降等。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大,其余两 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一种晶体缺陷。晶体中的线缺陷通常是指各 种类型的位错。位错是指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

15、原子发生了某种有 规律的错排现象。晶体中的位错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两种基本类型。刃 型位错如图2 12所示。由图可见,当刃型位错存在时,在晶体的某一晶 面。 ABCD 以 上 多 出 一 个 垂 直 方 向 的 原 子面 EFGH , 它 中 断 于 晶 面 ABCD 上 EF 处。由 于这个原子面像刀刃一样切入晶体,使晶体中位于晶面 ABCD 上下两部分晶体产生了错排现象, 因而称为刃型位错。 EF 线称为刃型位错 线。 在位错线附近由于错排现象使晶格产生了畸变, 形成了一个应力集中 区。在晶面 ABCD 上方位错线附近区域内,晶体受到压应力;在晶面 ABCD 下方位错线附近区域内, 晶体受到拉应力。 离位错线越远, 晶格畸变的程 度越小, 应力 也越小。螺型位错如图2 13所示,BC线右侧上下两部分晶体沿ABCD晶面 发生了错动。 ab 线右侧上下层原子相对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在 BC 线 和 ab 线之间形成了上下层原子不相吻合的过渡区, 晶面被扭成了螺旋面, 故称为螺型位错。 螺型位错附近区域的晶格也发生了畸变, 形成了一个应 力集中区。实验表明,在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晶体中位错数量的多 少, 可用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来表示, 称为位错密度。 位错在晶体 内的运动及位错密度的变化对金属的性能、塑性变形及相变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