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17666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发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列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找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规范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找规律,它是在学生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根底上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可以为下面继续学习找规律打下坚实的根底。二、说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

2、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四、教法和学法因为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拟合适让学生探究的课题,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五、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空档是4个

3、,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然后指出: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在这里,我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根底。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刚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最多?学生交流,再问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各有多少个,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汇报并总结。2、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讨论为什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呢?3、教

4、学想一想首先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察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然后再请学生观赏一组图片:桥的栏杆;长廊;路边的香樟树和冬青;花栏;地砖;路灯;课桌;梳子;直尺;空调的叶片;学生的队伍等,进一步感受生活中蕴含的规律,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周玉仁教授倡导:但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但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丰盛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探索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首先师指出:生活

5、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直接察看,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第二题“锯木头的问题。接着再回到主场景中,如果12只小白兔想围成圈做游戏,每两只小白兔之间有一个小蘑菇,那应该有几个小蘑菇呢?这里,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应引导他们争论。最后可用多媒体演示。以上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静为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开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

6、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最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用美丽的图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设计美观大方的广场,设计有创意的游戏等。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找规律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规范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根底上,再引导

7、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2、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察看、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开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察看,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察看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8、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察看,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办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

9、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海南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三亚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倡议吧。学生交流,教师操作。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察看自己察看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到达“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

10、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根底。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1.合作探究。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指名同学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办法。2.比拟办法。提问:大家察看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办法?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拟好的办法。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3.理解办法。谈话:你们能像刚刚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反应: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可能出现两种情

11、况1选上衣,配裙子。2选裙子,配上衣。4.小结。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将充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根底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察看,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三创新思想,感受符号问题:小青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4条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办法呢?1.讨论。同桌讨论。2.尝试。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办法。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小结:同学们想到办法真多,有画

12、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3.比拟。这么多的表示办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办法更简洁些。4.归纳。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办法?根据学生答复,板书:32=6。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办法?根据学生答复,板书:43=12。引导:通过刚刚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办法是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办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让学生小组

13、合作,动手操作,察看,比拟,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回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数学模型。四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路线问题。提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拟适宜?学生交流。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适宜的搭配计划。2.奖品问题。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办法。3.游戏问题。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办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办法有序地玩出来呢?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察看,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生活现象问题,

14、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察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到达稳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五全课小结,引导延伸?找规律说课稿3说教材:此教学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局部,传统教材中没有独自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8889页,例1例4,有一个根本的循环组,以它为根底,重复出现。例1例3,循环组中每种图形只有一个,例4,循环组中有的图形不止一个,为从数量角

15、度寻找规律做了铺垫。说教法: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根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于是在设计时我充沛的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重视实现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找规律的过程,同时挖掘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课堂教学。这局部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拟强,于是我采取了“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培养学生察看、猜想、推理的能力。说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采取了独立察看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演一演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察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说教学流程: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使学生真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