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学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17306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晏子使楚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晏子使楚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学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晏子使楚 授课教师:谈婷 授课班级:初二(15)班一、 问题导学导学助手:晏婴(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资料链接: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

2、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教学目标:1.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通过自学解决以下问题:1、给加粗的字注音。酒酣( ) 吏二( ) 缚( ) 诣( )橘( ) 枳(

3、) 曷( ) 熙( )2、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一些词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写在相应的位置。(1)通假字 _同_ 意义_ _同_ 意义_(2)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 古义_ 今义_ 诣 古义_ 今义_ 其实 古义_ 今义_ 病 古义_ 今义_ (3) 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试着翻译句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_圣人非所与熙也。_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_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_齐人固善盗乎?_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_二、 问题研讨1、 晏子在什么情况下使楚的?楚王态度怎样?2、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找出晏子的话,说说晏子的话到底有怎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二)、研究晏子动作,体会智慧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归纳晏子的形象。3、 研读楚王,感受其前后变化画出有关描写楚王的语句,请用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楚王,从楚王的角度理解文章主题。三、问题导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