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17101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八、十课 发展与创新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 发展与创新(第八、十课)【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基本观点及辩证否定观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并树立创新意识。【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

2、普遍性或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 (2)发展的实质 (3)方法论要求想一想: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是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为什么?想一想: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2)方法论要求3.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温馨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无限发展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里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地

3、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温馨提示:要正确认识量变和质变各自的意义,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要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首先抓住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二、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温馨提示: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而形而上

4、学否定观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方法论3.创新的作用归纳提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状态,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创新意识包括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作用。【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发展与创新 【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1.重点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1)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2) 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怎样的? (3)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怎样的

5、?(4)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方法论、创新的作用2.判断正误(1)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1.(2015山东卷)材料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

6、标就会早日实现。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2.(2015安徽)材料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当堂检测】1. (2015海南卷)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

7、变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程中积淀和保留了诸多的成语、俗语和俚语。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唇亡齿寒 吐故纳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 B C D3.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8、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 B C D4.(2015浙江卷)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B.C. D.5.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后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A

9、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C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课后拓展案】1. (2015天津卷)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哲定A.BCD 2.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0、(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3.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 B C D4.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纷飞的弹片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说明注重研究新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创新的灵

11、感源予个人偶然的奇思妙想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彻底否定现存事物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A. B. C D5.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A B C D【我的疑问】(具体要求:动脑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活与哲学 发展与创新 (第八、十课)参考答案【自主探究】2.判断正误(1)(2)(3)(4)【合作探究】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当堂检测】1.C 2.B 3.D 4.D 5.B 【课后拓展案】1.A 2.D 3.A 4.B 5.C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